第十二卷 霸王鞭 第41章 絕戶計第一環8 X! u2 g& c7 r- O# W5 H( `
/ e( r! U0 }8 z4 H0 i! A
徐伯夷和李國舅對了一下眼神兒,知道李國舅那邊業已得手,不禁心花怒放。他轉過身,興沖沖地向右梢的西暖閣走去,他一把推開三交六菱花的大門,恰好看見一位職階很高的大太監走過來。$ i, ?* T# b, ^; b7 b, Z
$ R# a3 t s. Y3 U9 o 徐伯夷只覺此人看著有些面熟,卻還叫不出名字來,但他人機靈,想也不想,就順勢就跪在地上,對那大太監叩頭道:「小的給公公拜年,祝公公新春吉祥!」2 z# V0 z3 Z5 r- J0 C- H& s) S
! Q1 b3 K# o3 Z* a2 b 那大太監一看他的袍服就知道這是個雜役宦官,便笑眯眯地從袖中摸出一串大錢兒往他面前一丟,道:「起來吧,皇爺正觀火呢,你機靈著點兒,可別出了漏子。」. K5 ~7 n" @7 f: E" G$ x
0 G5 X4 C$ I; Q- w) j7 n) \, F 徐伯夷趕緊把錢撿起來,又向大太監叩了個頭,爬起身時,見那大太監已經走開,這才鬆了口氣。* u& O1 q' {& A- @1 H5 y9 h
# R3 G6 x7 \9 p) @/ K9 e* v 宮裡過年的時候,小太監當然也要向大太監拜年,如果是有職司的太監,比如內廚房裡負責採買的太監,大太監是不給紅包的,相反,他得給大太監準備一份極其豐厚的年禮,否則大太監一不高興,明年這份肥差可能就不歸他了。9 k. B" S& x5 n
/ l. l l4 ~/ Z% L) T) r6 M
但普通的小太監除了一份可憐的月錢,其它的什麼都沒有,所以他們向大太監拜年的時候,大太監多多少少總得給個紅包意思意思,說起來也算有點人情味兒。
' y; \$ w- g) h3 _3 @3 Z# u* w- l7 f( Q
乾清宮門前是一座大露台,兩側各有一隻巨大的石製烏龜和仙鶴,取龜鶴延年之意,象徵江山社稷萬代相傳。不過那龜的頭是龍頭,因為這只石龜並不是普通的烏龜,而是龍之九子中的「霸下」。
$ }/ w! \3 [2 \/ F4 X5 B7 s6 r6 w# j$ a2 ~8 I, [
同時,在露台兩側還各有一座石台,石台上各設有一座鎏金銅亭,稱為「江山社稷亭」,宮裡的人稱其為金亭子。象徵著江山社稷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s7 n: R' h8 I
/ H. F: S+ W+ w; {% D+ v: [+ \ 在皇帝召集進宮觀賞焰火的達官貴人當中,論起品級葉小天是最低的,所以他站在最外側,左手邊恰恰挨著一座金亭子。葉小天就靠在金亭子邊兒上等著觀賞焰火。7 ]+ A' L( x9 g. N) w6 c
: r/ G% M! w3 P1 S6 y6 O6 S 大殿前已經杵著好幾十棵花樹,各種各樣的花炮就綁在花樹的枝杈上。放煙花又叫放願花,在花樹上的花炮萬花齊放時,觀賞焰火的人是可以暗中許下願望的。
, V! |7 x3 s, H& x8 |- ?3 o8 d2 n! m5 d* @7 L. f4 m+ a
同時,在數十棵花樹最前方還有一張神案,神案上供著一頭「神豬」,這種神豬都是提前三年就由宮裡選定的。一旦被選為神豬,司苑局就會派專人對神豬進行飼養,用的全是精飼料,等到要宰殺時,神豬都被養得其肥無比,肚皮拖地,至少七八百斤。3 [$ E: D+ F: T- P
; _: G+ {; y; e6 x$ f
此時,那頭用來還願的神豬已經被宰殺完畢,褪了毛供在神案上。但見豬口大開,嘴巴里含著一顆大繡球,四腳紮著紅綢,後背上插了一口刀。瞧起來煞是威武。 g# z& y' f, I! b6 m/ f; n+ N
) f$ q# `2 Q6 L
葉小天好奇地看著,就見一個大太監走到萬曆皇帝面前,低聲請示了幾句,轉身一擺手。幾十個小太監便拿著香頭兒跑過去,眾人屏息看著,就見小太監們點燃了火藥捻兒。調頭就跑。 e7 V8 m/ j2 ~7 q+ k
. K: [8 F2 l4 X% j C. v. C
那火藥捻兒挺長,從地上一直拖到花樹上,火線「嗤嗤」地燃燒著,突然之間觀看煙花的人眼前一亮,原本黑暗的空地上千樹萬樹煙花盛開,噼啪爆響著把一團團焰火送上了天空。" k+ H- o' n7 ?$ t' |' U
1 B) N* l* \& o, z4 I, x
這些皇家特別訂製的焰火有人形、有花形、還有動物形狀,色彩絢麗,圖象各異,火花噼裡啪啦,從各個方向蹦開,在半空中交錯爆炸,炫人耳目,令人看得目不遐接。
; w$ o# Z# G- i% Q: I
$ u2 q D/ V4 l5 l _ 葉小天仰頭看著夜空,饒是他對煙花本來沒多大興趣,眼見如此美麗的畫面,也不禁為之震撼:「這還真他娘的過癮吶,等我娶瑩瑩和凝兒過門的時候,我也要大放焰火,一定要比這小氣皇帝還捨得花錢……」& J& e. [, @' ?) g
" Q) E* L8 E9 ~/ D7 e) X/ F
葉小天正仰頭看著焰火,暗自打著主意,忽地感覺旁邊一陣騷動,葉小天扭頭一看,就見眾官員已經不再看焰火,而是紛紛向丹墀正中的位置跑去,那兒本該站著皇帝,但皇帝已經不見了。
9 ~% m9 F0 t, ?) M5 d9 V+ N. ?/ }# i; O# r' @: X* V
葉小天大為驚訝,急忙拔步向那兒跑去,眾官員國戚不分誰高誰低、誰貴誰賤,都在往人堆裡擠,葉小天見狀也不怠慢,想也不想便往裡沖。他著急呀,雖說現在被敕封為土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可皇上還沒下旨呢,萬一皇帝英年早逝,嗝屁朝梁,他怎麼辦?1 J/ U: X5 D5 I! C1 T1 V: V+ _
6 I9 ]- b0 X; t4 c, Q 葉小天穿的是海龍銀針的極品袍子,而那些官員們大多穿的是絲綢衣裳,皮袍和絲綢一磨擦,噼噼啪啪的直起靜電,電得那些達官貴人紛紛閃避,被葉小天順利擠了進去。 D! b$ G" |, B$ E* G
& t4 c* T9 m( [2 i7 p, g$ T 葉小天衝到裏邊一看,就見萬曆皇帝雙目緊閉,臉色鐵青,正被他的伴當太監抱在膝上,帶著哭音兒慌張大叫:「皇爺!皇爺!您醒醒,您可不要嚇奴婢啊!」# |& v0 z/ f0 @ K
% j" K2 t* O& S/ l* [ 葉小天吞了口唾沫,緊張地問道:「皇上這是怎麼了?」0 B: R' h' k& P% f+ f
( A+ q# |- ?6 D3 g% }
旁邊一個白鬍子老頭兒回答道:「不曉得,皇上正仰頭看著焰火,忽然一陣天旋地轉,就昏過去了,幸虧被人扶住,否則一路滾下丹墀,定要傷了龍體。」
+ A* g3 o: w. A8 S; p+ z" }4 _. R
那老頭兒說著扭過頭來,與葉小天目光一碰,兩人同時一怔。原來這老頭兒正是上回被他氣昏過去的那位老翰林。許多文官今天都稱病沒來,不過這位老翰林因年歲太高,仕途上已經沒什麼發展,只熱衷於虛名,所以還是來了。
8 G, S) g) E, P# X; ^. L8 \8 h2 d- i
2 `' n- X: U! v# H 老頭兒一見是葉小天問話,馬上冷哼一聲,扭過頭去。葉小天撇撇嘴,也扭過頭去,身子一動,摩擦起電,老翰林跟被蜂子蜇了似的「哎喲」一聲,葉小天兩手都籠在皮裘之內,卻是渾若無事。* T) q5 Q8 m) }0 t6 u8 e! r
9 l2 u3 T" J* k @+ U 「快!快叫御醫!」
3 u% k+ r0 Y5 i( o+ }$ K0 q. j0 D9 ^
7 S7 L/ l% d4 K- p6 O$ d7 x% ` 有個大太監慌張地叫起來,同時指揮眾官員讓開,以便小太監們進來抬皇帝,葉小天抬頭看去,就見分向左右閃開道路的皇親國戚中恰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微微一閃。
4 I w% o6 N: @6 k# R" j4 W% x
6 A' w( h6 ~ c 葉小天頓時一怔:「李玄成?」
- I% W; H; N7 p4 @0 ?
, S8 }% H& `& f5 V3 s, P0 } 因為李玄成一直刻意躲著他,葉小天對京中大員不熟悉,看了也認不出誰是誰,所以一直沒有認真打量坐在上首陪伴君王的那些大員,直到此刻才看到李國舅。2 M2 Q4 A& o. k& E3 w
0 [2 s5 d. C5 [: _2 K 見李國舅有所迴避的樣子,葉小天心中不禁生起一抹奇怪的感覺。不過現場一片混亂,小太監們又衝進來抬皇帝,葉小天被其他人擠著退開,一時只顧提妨腳下,免得一腳踏空,所以也未多想。6 ~: H! [; l; u, n
6 G, r5 j7 o: V# v N) P6 P
皇帝突發怪疾,這焰火自然是觀賞不下去了,眾大臣呆呆地站在乾清宮前等候皇帝的消息,葉小天穿著上好的皮袍,禦寒效果極好。站在凜冽的寒風中夷然不懼,其他官員一則衣袍不及他的禦寒效果好,二來大多歲數比他要大,不及他身體強壯,不一會兒就凍得瑟瑟發抖,只好跺腳取暖。4 J ~( c+ [2 N' ?! Z0 T$ v
) y6 B0 P1 J/ a& Z, h# n$ L 眾人等了好半天,才有一個大太監匆匆趕來,說是陛下已經甦醒,先前只是胸中憋惱。失神昏倒,如今已然沒有大礙,叫眾官員安心。隨即便安排小宦官引領大家出宮。
0 b# I) Q8 N9 J; c$ O
' e1 k5 p6 h. a8 l) ~! i# Z' E 皇帝究竟是否無恙,是否已經甦醒。大家心裡也沒有譜,只是人家已經這麼說了,只得先行離開皇宮。
$ M3 m9 ?, F7 W+ S. X
* L: I! T/ o; t2 L) v- V5 m 葉小天出了宮門乘上自己的車子,趕回客棧。洗漱燙腳上了榻,已經被被窩暖得香噴噴、熱乎乎的哚妮輕輕攬著他,給他暖著身子。柔聲問道:「小天哥,宮裡的焰火放得好看麼?」
. c" G$ w# E# G/ ]! H$ O% @3 r4 ^& l; ^# v
葉小天撫摸著她翹挺圓潤的臀肉,答非所問地嘆了口氣,道:「但願皇帝老爺安然無恙吧,否則咱們這次京城之行,恐怕就不會那麼順利了啊。」7 i0 A0 r, z# e, \$ b
/ z7 W. s3 g' f' ~1 c ※※※※※※※※※※※※※※※※※※※※※※※※※※※6 e; |/ l! T6 G, ^1 y; E [. X% k
4 v' E$ X5 x7 Z P+ W5 b; J( a( P
皇帝猝然暈倒,其安危關係到葉小天此番京城之行是否順利,葉小天對此自然非常關注,第二天一早就讓李秋池出去打聽消息,誰料李秋池出去轉悠了一上午,居然沒有打聽到任何消息。. U! @9 W% `! _4 u' E5 E
) Q! G* @$ E/ e+ k
民間百姓只知道昨天皇帝與百官昨夜在乾清宮賞大焰火,君臣同樂,異常和諧,除非之外一無所知。皇室從來都不願意讓百姓們知道太多的事情,通過百姓們的渲染,一件小事常常也會被他們傳的沸反揚天., B; ]7 T$ [" S$ ?% v* T% v3 x$ M/ E
7 ^- p# L+ T- x' z% i9 J 而官員們同樣不會把這件事說出去,「君不密則喪其國,臣不密則失其身」,一向是他們的座右銘。雖然說文官最擅長的武器之一就是利用輿論,但他們眼中的輿論並不包括市井傳言,而是發自士大夫群體的聲音。8 N1 H. r: R$ b. @
( \9 J# B+ ]) K. ?) U) j 所以,已經有官員開始寫奏章,有的把皇帝突然暈厥解釋為朝有奸佞,上天示警,這分明是劍指葉小天了,不過這種小心眼兒且沒有遠見的借題發揮實在不登大雅,也只有被葉小天氣暈過的那位老翰林才想得出來,難怪他很早就入了翰林院,卻一輩子沒甚麼大出息,胸中格局實在不大。0 v8 M, X5 @4 `8 j
" J, m9 `3 o, b! d1 w2 {! k 更多的官員則是利用此事借題發揮,請天子尊祖宗重社稷,早立太子以定國本,這就要說到國本之爭了,因為皇長子的母親是宮娥出身,萬曆素來不喜,淑妃鄭氏有子後,萬曆就想立他為皇太子。6 C1 f. n- ]- B# v
5 A- k' ~; t9 E2 i( n! N* d
但淑妃之子是皇三子,既非嫡也非長,如此一來便遭到堅持傳統的百官們的強烈反對,百官與皇帝叫起板來,雙方各執己見,這場「國本」之爭從萬曆十年就開始了,斷斷續續、時戰時和,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是沒個結論。
, |) Q+ |' x2 \( r6 I
' n, Z/ h/ ?7 y5 {3 q5 F7 z 如今皇帝在「破五節」這一天離奇暈倒,給這些堅持正統觀念的官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便有官員舊事重提,打算重掀「國本之戰」。不過眼下皇帝還未上朝,他們寫好奏本,也只能三五知交傳看,聯合署名,暫時是無法遞到宮裡的。
b& F1 A$ I- v1 W/ s F9 X
3 e/ S- p" Z/ ^ 葉小天聽李秋池回報全無消息,也不禁沒了主意。他是昨晚的當事人之一,自然知道昨夜固火絕非如外界傳說的那樣和諧歡樂,可他在京裡實在沒什麼人脈,能向何人打聽?
; z+ _( r& c# H) H$ l" E0 o% K
: {' W3 y# U6 T, ^( }7 V4 y 思來想去,能打聽的人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林侍郎,但林侍郎是什麼身份,那已經是帝國核心權力圈子裡的一員,跑去見他只是打聽打聽皇帝的身體狀況?太大材小用了,他再敗家也不能把人情關係這麼用。, u4 i" w% g9 L
, G) x7 _$ C- \" l
另一個人就是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陶希熙。陶主事雖然不是朝廷重臣,可他是京官,自有他的消息來源,宮裡的消息未必瞞得住他,葉小天和這位陶主事在禮部學禮時相處得相當不錯,之後還曾相互宴請過兩次。想到這裡,葉小天立即吩咐人備車,要去陶主事那裡打聽消息。
& m( v4 a1 H0 b& K [3 Y/ {
% C& A/ i# K2 k" t( D 此時,淑妃宮中戒備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就算太監和宮娥出入都要受到嚴格盤查,逐一登記。首輔申時行和李太后坐在殿內,一臉憂色,氣氛壓抑之極。
: A6 [( g# f! r2 y- F. V7 H& _8 j0 x0 n i7 N, S
事實上自從昨晚被送回後宮,萬曆皇帝就沒有醒過,御醫給皇帝看病謹慎之極,輕易不敢下結論,是以至今莫衷一是,拿不出一個準確的診斷,如此情形,怎不令太后和首輔擔心。' J9 I9 m! o5 {! ]; U
8 K+ l/ F" I' ?/ N" J 這時,國舅李玄成匆匆走進殿內,對李太后道:「姐姐,皇帝情形如何了?」, \0 f0 y& g; j% z( T
4 m& [, @9 p: O8 r
申時行眉頭微微一皺,李太后見狀,解釋道:「哀家明白事關重大,並未張揚。只是玄成自幼學道,於旁門小法略有所長,哀家也是急病亂投醫,想那御醫束手無策,玄成又是國舅,不是外人,這才想讓他來試試。」
% x" @, D- O9 o3 c5 f# u# E
% F9 ~2 \8 I j4 Q 申時行釋然道:「太后所言也在道理,那就請國舅為陛下看看吧!」" H9 r. f! v8 U& A, _
7 P3 R4 v8 |" A2 d; C
太后迎上李玄成,道:「三弟,皇上昨日回宮後迄今未醒,御醫束手無策。皇上病的太過蹊蹺,姐姐記得你自幼學道,精通一些江湖奇術,說不定會有辦法,所以讓你來看看。」
" E7 z/ ^1 C8 O. J# L. H- {# B- n% Q
李玄成吃驚地道:「皇上還未醒麼?姐姐快帶我去!」: S; a+ G5 u0 W) Q, A
' L! ]5 v" `7 B& f4 J2 K
李太后引著李玄成進了寢宮,淑妃娘娘正坐在榻邊暗暗垂淚,一見太后和國舅進來,趕緊拭拭眼淚起身迎上,太后也沒空跟她客氣,只對李玄成道:「三弟,你快看看,皇帝究竟是怎麼了。」
' p, Q' l; J( B* h7 c+ }. D5 V! j0 D. c: ]. k
李玄成向淑妃娘娘點點頭,趕過去坐到榻前,裝模作樣的望聞一番,又拿過萬曆的手腕,假意號脈。
2 ]( G3 G) U! X$ {/ @+ m/ J. |4 K5 Q
% j0 A; j! j* c. \4 p! a 太后和淑妃滿面殷切地望著他,就見李玄成為皇帝切了脈,又屈指演算一番,忽地一臉吃驚、憤怒地道:「太后,淑妃娘娘,皇上並非生病,也非中毒,這是中了魘術妖法啊!」
! N) N4 `- Y$ `% m8 c
, b/ I+ ^( a! r9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