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瑯琊武秀才【下】第三百零一章 辨論佛理7 Y0 g0 i. {% m3 Y7 N
3 |8 @9 w1 g! I& I+ { “不應該啊,不應該啊……”
+ |4 g# N; X; q! l7 Q. d5 R5 ?
- J8 t! X" _2 R1 N1 k! b 楊紀聽到和尚喃喃自語,他的眉頭都皺成了川字:“除非是和我佛有緣的人,否則根本不應該就這麼上來啊……”+ ~+ T; x2 u: X; C8 k2 `' p5 c: Y; \7 M
- r7 n+ s6 N: ^. p: r; U( q" v “小師父,難道上山也有個什麼講究嗎?”1 S# W2 Q, _& C& Q
/ ?- r$ u: i' n& u1 g 楊紀笑道,又從竹籃裡拿起了一個野梨,擦了擦,準備放進嘴裡。楊紀發現年輕僧侶的能力或許不凡,某些思維實在是跳脫的很。
( M U" T7 l/ c( U3 K/ v! @+ c; C. c6 ~9 V5 e
這裡雖然偏僻,但郡與郡相交的地方,總有那麼一些人像自己一樣經過這裡。在深山中看到這樣一座小廟,走上去探訪一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9 g5 Q2 k& G( {2 a$ Q
, C, R6 N5 v; |5 \4 |9 s 按道理,這年輕僧侶看到有人來拜訪,應該習以為常,不應該這麼大驚小怪的。
3 [9 Y: P5 o+ D9 T% b1 Z% }1 t1 j+ k& Y. t
“不知道。”
2 c/ {+ Q) q8 k, `9 P5 X' b3 B7 u0 y2 a# z" Y4 k1 e
年輕和尚搖了搖頭:“但是小僧在這裡十年,從來沒有看到過訪客。你是第一個。”
6 X$ }& r7 P4 K! H% g5 }: B- O$ G: j' w# t( M7 `
“十年?”
$ D5 m& C: `7 `, Y# ^' h$ i7 H4 r& m- y* y* y
楊紀吃驚的張大嘴巴,楊紀發現自己對這和尚的年齡恐怕有些估算失誤了:! Z, `. x( R _
. C% k$ |0 q/ u9 T m8 A* c3 z “你多大了?”% B1 B: \# Z3 E. x4 d) f0 z
; H8 E# P, X$ n# E! [+ H2 }: I
“二十五。”年輕僧侶淡淡道。 Y" ^7 ] Y2 a1 p5 f) |
1 A) d6 F& g( r
噠啪!3 C5 W& Y: U& I) o
5 h* C3 s& g" c- |0 x9 @* s! F
楊紀下巴都要掉地上了。這和尚皮膚白皙,細皮嫩肉,眉目看起來也非常年輕,本來以為他和自己差不多。! ?: Q+ n) D: ^0 a& o5 k; o; k
" d& n$ Q' _! V- w' J7 Q 結果楊紀發現他比自己大了五六歲,完全是和楊玄覽一個級別的。但是看他的面目,完全看不出來。
; s$ G6 a* _# H& ?
$ r3 ~9 `0 B, D# h% I1 k! A6 o “難道精研佛理還有這種作用?”( I( ]: b6 r3 y
) c3 \7 l d, C5 d6 V0 b
楊紀難以置信。2 D/ |7 V4 r! V8 _( f/ {
4 p; K% M0 v Y) @7 R. X 枉自己還叫他小師父,原來他年紀比自己還大。而且楊紀發現他應該知道自己年輕比他小,但還是稱呼自己師兄。
3 X) `% o* i4 I: h9 y( u
- Y( w! f' e4 y9 X* i( }* m/ W 這要麼就是性格有些古怪,要麼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一心研鑽佛理,對那些完全不在意。
F3 u/ e7 s7 \/ ]0 [8 P
; r. [3 ]- I! k “他說自己在這裡待了十年。也就是說他剛來的時候只有十五歲。難道他與世隔絕,心理一直還停留在十五歲。所以看我的時候才會叫師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怪不得了。”( ^! F1 K, |; C3 `5 c: A. E
1 ^* P! z, W/ B5 N9 w: F 楊紀心中暗暗道。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
2 X- H( `0 g# a4 ?. c$ E" B6 b( V i0 q& g& w- Q% |% W4 @1 i
楊紀盤坐在地上吃果子,年輕和尚就坐在旁邊喝茶。楊紀一邊打量,發現他一臉出神,心神不屬。一副還在思考佛經的樣子。1 W, r- ~3 g0 w$ `& A
/ S. u: V% u) } 楊紀對他是越來越好奇。相處這麼一會兒,楊紀也慢慢發現了,這年輕和尚雖然能力不凡,但身上的內功卻並不渾厚。
# V8 C- R" n* T2 J! o( E- l* N4 I8 x( Q2 \# g
聯想起自己進入他謄寫的經室,他卻毫無所覺的樣子。楊紀發覺他的實力和自己想像好像有很大的差距,似乎在武道上並沒有那麼強大。
2 s+ X. q6 k& G& n6 L, ]7 p! k3 c+ \
要知道,武道一途如果被人逼到這麼近的距離還沒有發覺,那是很危險的。/ C1 W" I2 @3 m6 G3 `
7 T0 t' g4 x# V5 K# Q* e; T
楊紀對他越來越好奇。而且他說他在這裡待了十年,也就是說十年前他其實並不在這裡。
% h; P: s/ h' i& x6 n9 }9 w0 w( K/ N2 u7 G
楊紀感覺他身上好像蒙著一層迷濛。非常的神秘。
# U w! ]: r, |+ G% Y6 @7 X
1 x5 _4 i, v6 N, n, `) l# ^ 不知不覺,吃完飯,止住饑,楊紀發現外面天已經完全黑了。八、九百里的路,這麼晚的天想要返回平川城幾乎是不可能的,注定要露宿在外面。0 m* G- {2 P2 N- C
# ?5 B& W* S5 o! ]0 o
而且,楊紀還想從這名佛陀弟子這裡找到壓制大阿修羅的辦法。
8 ^9 e6 S! P4 p0 y3 I( P
; O3 \+ ?1 d3 p6 ^ “小師父,我能在這裡借宿一晚嗎?”( e% c$ n7 C6 g
1 E& e6 }4 }8 P4 P# Z' a
楊紀開口道。6 m3 A2 ?% z8 P! u: q, L+ Q9 C+ u
2 s4 q- E: D# P9 X7 M “阿彌陀佛。佛門大開方便之門,師兄要在這裡借宿自無不可。不論一晚還是幾晚。都沒有區別。”0 j* P: J8 G7 b* p# j0 ^% \
8 V: {/ D9 S5 Q 年輕和尚宣了一聲佛號,神態虔誠道。
; K1 D. D# \& ?, f, |4 Z; h. `, ]; I5 r
楊紀發現他完全是在按照佛道的戒律行事。
. K; o0 p R, R" G! h q9 A" }9 l
+ r7 M) ^5 V+ X; t “小師父,剛聽你說在這裡謄寫經書已有十年。不知道十年前客居何處。小師兄是天水郡人嗎?”
. O! F: `3 j5 y+ k' R8 M0 w! J
5 E- i# t9 ~+ R: \/ J" r C 楊紀還是改不了口。* U! z+ I7 F }" P: y
( n4 z; D1 T9 l$ T" L
“不是。”年輕和尚搖了搖頭,點燃了幾盞油燈。油燈的光芒映照出幢幢光影,顯得非常靜謚:/ ]: @% G; P6 v5 t4 c
2 ~% k& ?" P+ B “我是哪裡人其實自己都忘了。”
3 C6 O/ o- E) D' g3 u+ @; W2 ?/ l9 k. H; t2 Q& c% f, e" f
或許是很久沒和人說過話,再加上這裡只有楊紀。年輕和尚看起來並不抗拒,反倒微微有些興緻:
f% w) j2 a! L3 g0 f% w3 |5 G) z9 y, U
“我只知道我師父收養,從小就在大梵寺中長大。”% N0 X9 ?- m$ d, l# j8 }8 s. r
3 \' f) X* }0 Q6 b, t" z
“大梵寺?小師父是宗派弟子?”6 W3 ]+ h; [" w
: u: [1 k5 u$ k/ B9 P- l# L
楊紀吃驚了。他沒想到和尚看起來其貌不揚,但居然和自己一樣都是宗派弟子。而且大梵寺,仔細想想。自己根本沒有聽說過。
0 y4 I3 ]' {% B+ u, r: o) l8 s, i" C
從名字看,楊紀第一想到的是在王芷荇和宋紫炁所在正一宗和一氣宗。這和尚該不會是那種大宗派的弟子吧?
+ c5 b, ?7 y& ^9 `' R" [* \7 d }9 }$ U4 i6 S0 d% ~
但是這種大宗派的弟子為什麼會跑到這裡?而且只在這裡謄寫經書,內功修為那麼差?" f# K' k* o* Z
3 W% y% ]' r' |
年輕僧侶點點頭,表示楊紀的猜測是正確的:“在寺裡長大,師兄叫了很多年,習慣了,也改不了。”
# L' B4 I, C. W1 C S
; S5 {7 v7 r0 M4 S6 _8 c “那你怎麼會跑到這裡來?難道十年你從來沒有回過宗裡嗎?”
( ^8 b, `) Y& C0 z- e" u! \0 J$ J; v6 d; \8 ?2 b4 c( W. o1 O
楊紀忍不住道。他終於明白為什麼他一直叫自己師兄了。/ |, J2 o8 Y( Z
# [& g3 _: A6 c) a “沒有。”6 A8 ~7 p0 t; ]) E* U3 y! f. J3 }
& w) p$ m/ M7 g: W% W% J 年輕僧侶搖了搖頭,難得被楊紀問起,神情也微微有些傷感:# A6 W/ H) |" s
3 ^# n8 @0 u& D' g3 F/ R0 |+ P “我和師兄他們不同。從小對武技、武功不感興趣。只在意佛理、佛法。理通而法自具,而且佛道戒殺,終究和師兄他們背道而馳。師兄他們一直不喜,後來寺內比武,小僧武功太差,師父一怒之下就把貶到這裡,讓我謄寫佛經。”4 H r' C4 Y& S2 j2 W6 T* l1 P
" j. S' V$ i& i 年輕僧侶說著笑了笑,似乎對被罰到這裡毫不意。3 r1 z# Q) u) w) @
7 S! e" s9 l$ R 楊紀知道對他這種孜孜於求,鑽研佛理的人來說,這裡偏僻安靜,無人打擾,反而是個好的去處,也正是得償所願。" D# M" n% O5 P. C4 o& x
" |1 _+ f8 C: B, K! x
“不過,小師父有一句話錯了。佛道不喜殺戮不假,但佛道可不戒殺。佛陀降妖伏魔,鎮伏外道,靠的可都是殺。”
$ s: Z; t, K' {# l
- u6 u5 {/ h9 N- n6 _# e% D* H3 O 楊紀笑道。+ Y7 M \/ J- ^6 j+ B( I& r2 k
: \0 ~" T" x j. `0 L
“師兄對佛經也有涉獵?”; n$ {7 i) Z& m% O$ l- S( x
9 d4 r: P/ F7 G4 \6 u 年輕和尚怔住了,一臉驚異的神色。9 ?# G) e$ s# i4 ~
) W0 y1 h. e; e2 Y1 ^6 W/ n- x “偶有涉獵吧。”# E3 b! f6 m4 K2 F, s
) g' m3 C( H9 r( \5 p
楊紀笑道。$ w' h+ `0 U' ?
1 { X: M x/ y9 G; ]! a% ^. o
“師兄這就錯了。佛道戒殺,佛陀從孔雀明王肚中破腹而出,但孔雀明王並沒有死,而是後來成了佛母。佛陀以身飼鷹、飼虎,這怎麼能是殺?”
7 G/ h _9 S, E2 X( \% j, d( e% q- c
年輕和尚一下來了興趣。身軀挺直,一臉嚴肅,彷彿談論了著某個關係重大的東西。
2 D5 z8 ?) _+ U: f- x* l* |
0 |4 I+ I- X" p) g% U “孔雀明王做了假母不假,但是佛陀剖開它的肚子,是不是殺?佛陀以身飼鷹、飼虎,割下自身的血肉。這是不是殺?殺戮可並不見要人頭落地,這樣也都是殺啊!”$ _: w9 n" q3 R; X) \& p6 t9 M
8 Y" j0 o8 u+ W) I
楊紀看著年輕僧侶,笑道。1 }- Z% j! b/ }4 O, f: n5 h
) b D* s% J& P% q# y
“這怎麼能算是殺呢?”) m) l* I! }8 Y3 F) O
- E _( i. Q$ o: \
年輕和尚踞膝直立,激動起來,心思終於全部放到楊紀身上。楊紀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這麼激動的樣子,就好像受到某種極大的剌激一樣,就像是楊紀侮辱了他的信仰。
: t0 }: C% Q4 s5 I- z2 P7 _* C# y5 }* S$ B) Q/ u
“佛陀雖然剖開了孔雀明王的肚腹,但卻是為了降伏它的凶性,最後使它明見佛性。棄邪見善;佛陀割下自己的血肉,卻使凶獸雌伏,得聞佛法,開啟智慧。這是度化,是升化,又與殺戮何干?”) ]8 W) v- F- c' I
% U2 M2 {, L, d* e& q
年輕和尚正色道。
7 u+ ?6 E+ H' j( y' g+ j$ D( U: k: o. E5 Q/ Q: |7 G
“呵呵,殺,起了殺心是殺。起了殺念是殺,殺別人是殺。殺自己也是殺。佛道戒殺,那便應該棄絕所有的殺。所謂殺生為護生,如果佛道戒殺,為何那麼要設那麼多的金剛、羅漢護法?這些金剛、羅漢手裡拿的可不是碗碟吧?什麼時候連金剛和羅漢都戒殺了?”
: `& b2 i% Y- L: D
4 q9 F* F' q9 [4 m 楊紀淡淡道。) q: z5 U- X, F+ H3 H' g& B; t' A
- N5 a: r6 T. X4 C) g. y `1 u3 Q “佛,講究生生向善之心,獲取三耨三菩提。所有菩薩、羅漢、金剛莫不如是。金剛、羅漢佛性不精深。修為粗淺,如何代表得了佛?譬如有人犯錯,難道他的親戚便要連坐不成?”0 o# ~# Y& B+ f
/ Q, Z& A0 W$ B 和尚神情鄭重道,完全把這當成了一場佛法辨論。
1 S8 A" d+ W+ ^
/ h7 h3 }* ]% g! _! F" D( Z6 _ “呵呵,一人犯錯。親戚連坐是不用。但是如果士兵殺人,將軍便沒有責任嗎?兒子犯法,父親便沒有責任嗎?金剛、羅漢難道修習的不是佛法嗎?殺生為護生,這句話你應該聽過吧。而且鷹、虎粗鄙,本是肉食,佛陀降伏凶性,鷹、虎以什麼為食?以草嗎?鷹、虎若因此而死,佛陀算不算殺生?”
% o; p' h, `2 M* T8 R3 l, I1 l' s' g# g/ a3 k- [0 G! N: W5 G, O
楊紀說到最後,笑了起來。' j6 R) G$ v8 {; x
2 o; h6 }7 T$ T" r 年輕僧侶張口結舌,目瞪口呆。楊紀說金剛、羅漢殺生,他還能辨上一辨。畢竟金剛、羅漢並不算佛。2 @3 u0 c3 m8 x1 n; J% t2 h: u5 c
- x2 n" c5 M0 T. G 但是楊紀說到鷹虎餓死,佛陀殺生,年輕僧侶就張口結舌,無法可辨了。楊紀這翻說辭實在是他聞所未聞,辨所未辨。( s1 V8 e3 ?" K$ |. `" w
) @ X2 K& Y# u5 H% y4 E
佛陀以身飼鷹、飼虎,這本是佛教典故。但是經楊紀一說,卻成了佛陀殺生。說佛陀殺生那是完全不可接受。
6 ?% c3 z+ J- j: d0 U6 b) w$ X3 A# |+ A& D& T. k
這和金剛、羅漢是完全不同的。
3 P( \' y9 C- R3 J# ]" y* T2 O, y9 N& y# R
年輕僧侶本能的覺得楊紀的說話有些不妥,但偏偏又說不上來?難道說佛道殺生嗎?這明明是不對的。
1 \- g. o. T# F3 s0 X j+ i0 a( n: }$ r. n$ ]1 K* |
年輕僧侶踞蹲在那裡,呆若木雞,額頭上冷汗涔涔。他精研佛法,楊紀口中的佛陀殺生對他衝擊很大。1 W+ {7 ^3 N8 X* e
; J$ f v9 n0 b, k5 ~
“所以說,殺生為護生。想要弘揚佛法,還是要有強大的武力才行。所謂懲惡即是揚惡,小師父喜文厭武,恐怕走錯方向了。”
% F+ J/ \. U: ~0 y) i! V) q6 m( l; l+ B G3 H; u
楊紀笑眯眯道,最後才道出目的。( \" d6 t# l: E+ j2 J2 |3 `5 I
" K4 D1 B& E% H9 O& W+ w( g) ?
這和尚有些呆痴,受了人的好處,總有做點好事。他佛法如此精深,但武功修為卻那麼差。
. D6 y" Y- Y) w+ u+ H/ [
+ r0 I( w# Z& J0 ^1 }) d 楊紀實在是有些看不過去。
3 V( ^9 \5 ]+ Y4 d- f( J% Z$ _+ Z5 b! q
# A4 R" `( @& _/ H1 M “師兄原來也學過佛經。小僧佩服,不知師兄在何處得法。希望師兄能夠多多逗留幾天,小僧希望能夠和師兄切磋一翻,學習佛法。”) G8 d: L5 g5 x( c* W. d$ u
. s/ i+ K7 \% ]( x
年輕僧侶突然跪伏在地上,深深一禮,一副虛心學習、請教的架勢。甚至當場就想要楊紀多逗留幾天,要和他切磋佛經、佛法,把楊紀都嚇了一跳。
& E e) p% w9 U4 v6 H+ L9 l1 @5 B0 m* L& k! ~/ X1 Y5 }$ O- S0 T
“不敢當,不敢當。”
: |8 P, U# t1 {) R& G
, I# L* g9 m; D9 s7 I 楊紀連忙站起來,雙手扶起年輕僧侶。這和尚本性純樸,對佛學孜孜狂熱,被他這麼一拜,楊紀倒是內心不安了。) W {, W3 Q8 K6 T. {( s0 H5 Q+ ^+ r
0 p" ^/ }0 q9 G* {
論佛法佛理,自己可是跟他比差了很遠。楊紀可不想誤人。8 E# |) ?, }. Y) Y8 G) h7 n& F' M p4 C
& w8 a2 T5 `" W. [6 s
“小師父嚴重了。你把我看得太多。我其實已經說過,我是宗派弟子,根本不是佛道弟子。——實不相瞞,其實我根本沒有學過什麼佛經佛理。”
z1 n }1 R4 Q: M1 L+ p a& |4 s
楊紀道,這和尚本性太直,他真是不忍心騙他。' S/ G. `! x, n" b* p; R
& C' Q7 G7 x( Z* U! Y
& x+ `9 W-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