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喜一憂
! ]8 Q7 O2 s! k- O, r, y+ f( x5 y
馬城一家大車店的馬棚裡,一根根粗大的樑柱下倒吊著一個個契丹兵,皮鞭呼嘯著抽打在他們的身上、臉上,他們的皮袍已被剝去,身上的衣服如絲如縷,早已破碎不堪,地上滿是凌亂的衣服碎片,衣服上都染著鮮血,凍成一朵朵晶瑩的冰花。. Q( ]$ E1 C1 Y9 U- i% N# z
4 D2 U' u' W: b9 ?
有的人已經暈迷了,一鞭鞭的抽在他們身上,也只是本能地抽搐一下,而不再發出慘叫,周軍便把鹽水往他身上一潑,在他迅速甦醒,大聲慘叫的時候,再度揚起手中的皮鞭,狠狠地抽下去。
8 m, ~! C; e+ R# {+ l$ X" G. l) ]& N5 G
周軍在契丹人手中吃了許多大虧,李多祚手下這支官兵是劫後餘生,對敵人哪會客氣,已經不只一個契丹人在他們的鞭笞下嚥了氣,死掉的人就丟在馬棚外的雪地上,橫七豎八地凍在一起,成了一塊硬梆梆的根雕似的血紅色古怪物體。
1 y: u' i/ P k. K: X
/ c, V- a- Q' ~) O( I. n, C. h. } “我招……我招了……”2 V- s) u! |7 j# A$ I; u
- j1 n- J( m1 a; p 不時有人捱不住永無止境、痛入骨髓的鞭笞,虛弱地喊出求饒的聲音。
; U8 M, k* I% N6 M% H, X8 R3 S* @1 g; g$ E6 g# R
鞭笞雖然是一種最簡單的刑罰,但是不間斷的施諸於身,足以令最堅強的人崩潰。5 C' I1 r8 b; q% E" h9 j' X6 A
, W: ~$ q1 w: y& J
求饒的人都會迅速被人從棚頂上解下,然後拖死狗似的拖進一間燃著六個火盆、溫暖如春的大木屋裡,木屋裡擺著幾張矮幾,側邊坐著一個記錄口供的書吏,正前方坐著一個滿臉獰笑的斥候。! H" q2 E3 z, D# P% i u
0 N+ n$ R# u5 J8 f) F 用斥侯兵充任主審是楊帆的意思,這些目不識丁的軍旅漢子大多比較粗線條,叫他們來訊問口供,恐怕會遺漏不少有用的信息,而斥侯兵干的就是這一行,哪怕是個目不識丁的漢子,在這方面也會變得很敏感。, C( o9 w0 h* y- l% H; ?6 b
' ^' o6 r/ S! p+ a; S 類似的棚屋不只一間,全都充作了審訊室。所有的訊問筆錄都彙集到前宅一間書房裡,而楊帆就在這裡,所有筆錄都彙集到他這兒,由他進行整理、彙總、分析。現在楊帆擔任的就是李多祚的行軍司馬的差使。參謀軍機。
9 P; E* l0 ]0 A+ b8 r: J# [' o" y) V+ Y, f
楊帆將彙集上來的每個契丹人的口供不斷整理出來,這些契丹人都是在馬城之戰中被俘的契丹人,其中還有一些小頭目,將他們所知的一切進行整理分析。相互對照,很容易就剔除了虛假信息,掌握了比較確實的消息。% l' d H6 ?+ g' ]6 e$ Y
/ x7 ^/ a, e$ Y# r" \5 ~$ d 通過這些情報可以看出,契丹人確如他們所分析的那樣。打算先吃掉馬城,再吞下千金冶城,然後在南北兩路阻擊婁師德和武攸宜的軍隊立即收縮。利用其機動優勢迅速趕回。奪下盧龍,從而和他們的老巢營州形成一片根據地。
L4 u, f$ k. ^6 }4 D, [
+ f3 M1 H l* J& x/ Z* g- P 這只是印證了楊帆的分析,現在他們已經打破了敵人的東征戰略,這個消息就不再那麼緊要了,重要的是,從這些契丹人的口供中,楊帆獲悉契丹人在制定這一戰略的時候。已經派人赴突厥進行和盟談判了。! B2 U6 A# ^0 M0 ]( |
0 I' M/ Y& q6 g' M9 b4 K
很顯然,契丹人一連串的勝利,尤其是兩次大敗周軍主力以及武攸宜和武懿宗兩員主帥的反應,使他們對於奪取馬城、攻佔千金冶,建立根據地的計劃非常樂觀,他們事先根本沒把李多祚這路殘兵放在眼裡。! J. `) b y5 S- n" x, G
R: b: f5 Z8 m
而這個計劃一旦成功,不管突厥人是否答應與他們和盟,將東北一隅連成一片、建立穩定的根基之地都是符合契丹人的利益的。得出這一結論後,楊帆馬上拿著得到的情報趕赴帥帳,向李多祚彙報。
( K4 I( z* C. H Z: j F4 p- H* n% X3 l
李多祚的中軍帥帳就設在這家大車店裡,帥帳中各路人員忙忙碌碌,有人不斷地往那幅簡陋的地圖上標註著什麼。還有人在那兒不斷地簽發、簽收各種公函,驛卒進進出出,行色匆忙。- H# P1 U& D) y G) @
$ Q! Z: B, w; r4 ^2 ?
楊帆一進來,幾位軍階較高的將佐便站起來,客氣地向他打招呼。李多祚現在手下的兵將很雜,可是不管他們曾經是跋扈的邊軍將領、目中無人的禁軍將領,還是向來在自己的地盤唯我獨尊的府軍將領,對楊帆都十分尊敬。
3 _) l% N9 s: t( h/ d3 u+ Z/ s, I2 v2 U* D
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年輕人是這次大勝的關鍵,軍旅中人對什麼人都可以不服,但是對有實力、有戰功的人,他們不能不服。比起他們來,倒是那些普通士卒和低階的軍官並不清楚楊帆在這次大戰中的作用,對他的進入視若無睹。
9 G2 b9 ~% K' c' l6 A* g( A6 X3 ~4 D$ |
楊帆向他們客氣地打聲招呼,便走進李多祚的房間。! _! H4 C \9 Q c( A
. V, B: P) z1 ]4 ?. O
“恭喜大將軍!恭喜大將軍!”- g! R0 J: x& m6 r. S3 i
" Q+ f% ]% y& P- B. n
楊帆一進去,就見馬橋、楚逸、李慕嵐等將領正向李多祚抱拳道喜。' o9 B$ h/ v6 ]* H# Y& }
/ f+ Y+ c$ I/ p4 ~
李多祚臉上透著笑容,向眾人擺手道:“好啦好啦,只是武大將軍身體不適,由我暫時代為指揮罷了,又不是陞官,不過……兵馬由我調動,對我們接下來的戰鬥大有幫助,還望眾位兄弟與李某同心協力,把咱們朝廷的威風,用刀劍、用勝利找回來!”1 ]) ~* @, a/ f5 }0 C! \7 B
8 A+ M* H H' e, K
“願為大將軍效力!”
+ f* B% G. E( i. T, N% S% N0 W+ M; r# q8 P* C- A8 X
“誓死效忠大將軍!”( v6 s+ ~+ ] z p( }; l0 W& f- p
& ], @0 S4 p x 楊帆一開門,外間屋裡嘈雜的聲音就傳了進來,統計兵員的、計算糧草的、收發公文的、要本地官府派壯丁協助佈防的,說話的人南腔北調、有粗有細,只是不約而同地高亢,好像是從喉嚨裡喊出來的。
' S' y0 a# h0 B$ m: X
3 X' q: Y9 G8 w! i+ r) ^4 d 楊帆一關門,厚厚的門簾就把聲浪阻住了,不過眾人已經看到了他,李多祚笑道:“我們的有功之臣來了!”8 B5 [( I4 _# [& v
- [5 I) o) z% Q# f4 f2 b 楊帆看大家一臉喜色,也不禁笑道:“貌似有大喜事?”8 W, m; H- f, N- ]% M7 L: `
3 r/ o- q2 {- ~; X
馬橋搶著說道:“帆哥兒,朝廷下令,由大將軍主持北路軍一切軍事,同時還派人給武攸宜送了一道聖旨,叫他交出兵權,由咱們大將軍統攝全軍呢。”
0 g0 Q# {2 p$ ]0 h
. d% ^" O9 ^* e; m “哦?”
( ~- z# T! C0 o$ D+ ~* V1 w% g1 [
楊帆一聽也是大喜過望,所謂嘉獎和戰後的敘功升職,對正處於危險戰局中的將領們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如果下一仗又敗了,這些可能都將化為泡影,如果身死戰場,那更是沒了任何意義。這時候,一個有能力、有威望的主將或者是一路援軍,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9 m. G2 b% D7 d) E: C2 H& e" l$ i
; G, e ?' ^" B) z4 P8 r 不管是現在被南軍嘲笑為“騎豬將軍”的武懿宗,還是被北軍稱為“龜殼將軍”的武攸宜,早已在軍中沒有半點威望。武則天試圖讓武氏子侄在這一戰中樹立威信的打算是徹底失敗了。
4 e0 E+ M' J* D) x. }$ M
1 T4 |& }& S$ \ 武則天這一次算是弄巧成拙,如果她始終不讓這些子侄領兵出戰,大家反而不確定他們究竟有沒有能耐,但這一次。連一個普通的士兵都會和戰友用極尖刻的言語嘲諷他們,他們在軍中可謂根基盡失。
: f$ K7 B4 P r; J9 Z' Z+ c
; x4 [- T- V9 |5 z* n 楊帆忙也向李多祚道喜,李多祚心中很高興,可他卻忘了。不管他怎麼打仗、立多少功勞,軍權都不可能凌駕於武攸宜之上,而且武攸宜是以身體染病為由暫時交出兵權的,仗由他打。輸了是他的責任,勝了武攸宜依舊有功。5 T6 z5 ]# F: w6 a2 R: g, S1 P/ z
) g+ b6 W, N1 ~" f1 q9 b 而且武攸宜始終都是他的頂頭上司。眼下這種讓武攸宜大失體面的事,雖是出自於武則天的旨意。武攸宜卻一定會遷怒於他。
" t9 U" }% a) F" v8 j
" o, i- w9 |' f3 t3 N3 M6 } 楊帆恭喜幾句。便把神情一肅,道:“大將軍,末將整理了契丹人的口供,得到了很重要消息!”
; Q, A+ r$ O9 K" x; L. ]4 G
7 @9 i9 d+ w0 B. D4 ]6 Z, A# \ 李多祚一聽,馬上冷靜下來,連忙揮揮手讓眾人停止說笑,道:“都坐。楊校尉,說說你探得的情況。”
) `0 s* J, C U6 s W; \. c9 _- c$ K4 J3 L$ ]* p5 U1 l8 t$ U
“是!”
$ z4 `8 j7 z! n4 M" o: W$ M: E9 J# }/ c
楊帆在李多祚身邊坐下,正容道:“有兩個消息,一喜一憂,大將軍先聽哪個?”# S+ l# [' c/ [
; w& _% y; `: G3 b, u& d 李多祚怔了一怔,啼笑皆非地道:“你這小子,帥帳之中玩什麼玄虛。有話快說!”
( s7 L2 E6 _0 Q3 S, S! r( m9 E2 h: _. s' H: E: m0 ~
馬橋插嘴道:“先說喜事!”& s+ D. \. n0 p1 u _) [! h
8 O8 L3 V; E t+ {* J* b 李多祚是靺鞨人,他還是靺鞨人的少族長時,就曾參與族中事務,他們沒有中原朝廷的森嚴法度,同一階級的上下尊卑也不嚴格,於禮儀上的講究也少。李多祚御下,帶有很多族中習慣,因此手下並不畏懼,在他面前隨便一些。
2 t9 J% J/ a. a! G9 `2 K
$ z1 x; J6 p: W7 L* Y p0 C+ j 楊帆道:“好消息是:李盡忠死了!”) o: W% D1 N- }
3 z8 [# v9 {: u: x; {
帳中頓時靜下來,靜了片刻,眾將領一片嘩然,群情激昂。 {# w9 c3 @4 u1 L. [8 W6 h8 d: I
' h: [1 Z% J$ c, i/ M+ g& J “此言當真?”$ y6 g7 ?( ~$ G! I! C' ^
/ n' e) Q8 C- k. l& J: f, g “李盡忠真的死了?”
% O5 Q* e# D" l* f/ Y6 g1 [$ e: R2 Z; q) g/ ?6 {
“朝廷又打勝仗了?”; o) l. ^" B- P0 D
# H: G% T5 f- y8 r# r0 F& @/ H “是誰殺了李盡忠?”5 g2 F( }- h6 J4 m2 a" ]
j! B H) W0 c& u; z1 N “肅靜!”
: @! k: p, ]; N
$ @4 f& W! \, w( B# b1 g i; s. P 李多祚喝斥了一句,房中馬上又安靜下來,李多祚虎目炯炯地盯著楊帆道:“你說下去!”
7 W1 N1 ^, L7 a- z) J+ ?1 r7 v; X$ i
李多祚看到楊帆說及李盡忠之死時,臉上並沒有露出喜悅的笑容,便知道他說的那一憂,怕是比李盡忠之死還要重大,因此心中惴惴,反而更加緊張了。/ T* v/ d2 z j; [+ J5 n H4 D
& ~0 |* u1 s% b3 ?# g$ ]
楊帆道:“李盡忠在設伏對付曹仁師曹大將軍的人馬時,在黃獐谷中了一箭。此後因為連番戰事,箭創不得休養,再加上年事已高,終於熬得油盡燈枯,王孝傑大將軍統兵北上前,李盡忠就已經死了。0 \/ Q5 k8 a) L5 o1 R' e+ t
* V+ z% p$ o5 | 孫萬榮擔心李盡忠身故的消息動搖軍心,所以秘而不宣,佯稱可汗染病,需要回山休養,他自己則率領主力,再次設伏於東峽石谷,大獲全勝!”! |5 _# a z/ `* i G* `
8 y! O; V7 U4 {( p/ c 李多祚馬上想通了問題的關鍵,說道:“也就是說,現在李盡忠之死,已經不能對契丹人造成打擊?”' j) ^$ h. e2 y
! J" h( f5 ]5 W( o& ` 楊帆點了點頭,道:“沒錯!不過契丹人現在對外依舊秘而不宣,只是在大勝之後,對他們自己人宣佈了這一消息,借大勝之威沖淡了此事的影響,之所以不對外公佈,是不想長了朝廷的士氣。”# O$ u+ v, j+ M0 I$ _& j# |# z
- x& O" o. G& g" S2 |, Q' A! u9 q: @
馬橋大聲道:“那咱們就把它公佈出去,再加上這次馬城之戰的大勝,揚一揚朝廷的威風。”
: I" q+ ?; m2 T2 m d4 L8 E$ H3 K4 E; t4 m7 ~ w
李多祚道:“這件事自然是要做的,不過……楊校尉,你說的那一憂……是什麼?”
: N; p4 q. D, W1 ~& Q- j. r5 M0 \# }% E* w9 N/ R# ~' Y! {- `
楊帆沉聲道:“契丹人往東派了一路兵馬;往西派了一路信使!往東的這一路兵馬已經被我們打敗了,而往西的那幾個人,如果他們的任務成功,力量將瞬間強大數倍!”
& X* t. k7 S/ t4 q6 J7 I
$ R& n W; O' k" T- _" W, Q1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