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回復: 0

孩子總是逃避、容易放棄?這樣培養出高耐挫力的小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4-10 08: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孩子總是逃避、容易放棄?這樣培養出高耐挫力的小孩!
孩子玻璃心,一碰到小挫折就想放棄?

「我不要拼了啦!好難!」才大班的偉偉放聲大哭,眼睛盯著桌上散亂的拼圖,嘴巴高高嘟著,一副氣呼呼的樣子。原來這是他剛得到的禮物,一開始興沖沖地拿起幾片就拼了起來,試了一下發現一直拼不起來,又胡亂試了一陣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把原本已經拼好的那幾片通通打亂、丟到地上。



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上演,每次都要爸爸、媽媽在一旁哄著、勸著,他才願意再試試看,直到終於拼出一部分的圖案,偉偉才會露出笑容。然而,更多時候情況不會這麼順利,只要碰到挫折,總是在小孩號哭、大人搖頭下收場。

爸爸、媽媽擔心偉偉未來沒辦法面對挫折,就會一再跟他說:「你這樣做沒兩下就放棄,以後怎麼會成功呢?」、「你總要試看看、想辦法,不能一碰到困難就只會哭、只會鬧啊!」希望偉偉聽了這些話以後,就會擦乾眼淚、勇氣十足的再試試看。沒想到偉偉不但聽不進去,還惱羞成怒,除了原本的挫折、生氣,還增加了被指責的委屈和覺得自己做不到的無力感。接下來就是一連串更強烈的情緒反應:「這很難啦!」、「我不知道怎麼做…」、「我一定不會!」久而久之,這些負向、消極的話語,也就變成偉偉的口頭禪了。

偉偉平常是個活潑有主見、能力也不差的孩子,只要事情順順利利,他燦爛的笑容很討大人喜歡。問題是,只要碰到困難,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和放棄,不管怎麼鼓勵都沒有什麼用,讓爸爸媽媽非常頭痛,也開始擔心孩子未來會碰到無數的困難、挫折,到時候,孩子該怎麼去面對呢?

心理師這樣說

困難和挑戰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碰到,也可以說是時時刻刻都可能發生的事情。無論是達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像是:開始會走、會跑、會跳;漸漸地能夠把話說得精確、說得完整,甚至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學會一些不同的技能,如:說外語、彈鋼琴;甚至是人際關係的領域,譬如說:認識新朋友、處理和朋友之間的衝突……等,孩子都可能遭遇挫折,也都需要建立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每個孩子的挫折耐受力不太一樣,高耐挫力的孩子,傾向於把挫折當成家常便飯,他們比較能夠接受挫折,碰到困難時情緒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懂得冷靜、仔細地分析問題,並且會用各種不同的策略,來試著解決問題。如果某個策略行不通、某個方法不管用,他們不會太懊惱,反而會更積極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再次調整策略,直到可以解決問題為止。

換句話說,高耐挫力的孩子通常是「失敗為成功之母」的信徒,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認為碰到問題只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找到對的方法,而不是自己不行。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敗經驗中,磨練出越來越精粹的解決問題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成功結果裡,強化了「堅持不懈,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心。這份信心又會回過頭來增強他想要繼續努力的動機。

就算真的遇上自己傾全力也無法解決的難題、無法克服的難關,他們也能夠以退為進,不因為一時的失意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他們會選擇以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努力,以及更深的探究,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直到突破難關為止。



相對的,低耐挫力的孩子,對挫折、困境總是比別人敏感,碰到困難的第一個直覺想法,就是「我沒辦法、我一定做不到」,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會選擇放棄和逃避。這樣的孩子在困境中,比較容易掉進負向情緒的漩渦裡,強烈的情緒困擾,甚至會干擾認知能力的發揮,使得他們無法好好地檢視問題。

這時候,有的孩子會以破壞已完成的工作來展現他們內心的挫折,就像偉偉把拼圖片打亂、丟到地上一樣;有的會大聲嚷嚷「這很難、我不會」,同時嘟起嘴巴,拒絕繼續嘗試;有的則是兩手一攤、靜靜地觀望,什麼也不做。他們沒有動力,也無法想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就像是一隻無助的小動物,放棄任何掙扎,在他們的眼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


低耐挫力的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困難,但是放棄和逃避的結果,就是讓他們離成功越來越遠,更沒有機會從困難中磨練出能力來,也就無從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可以解決問題。這樣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讓他們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也越來越沒有勇氣面對挑戰。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高耐挫力和低耐挫力的差別呢?主要的關鍵,就在於成長過程中,當孩子成功或失敗時,旁邊的大人給他什麼樣的回應。仔細觀察或回想一下,我們會發現:孩子在小時候幾乎都是越挫越勇的鬥士;像剛開始學走路的幼兒,跌倒了一定會再爬起來,繼續向前走。

面對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困難和挫敗,只要大人不指責、不嘲笑、不過度保護,孩子自然會面對一層層的考驗、一關關的挑戰,他們熱烈地渴望闖關晉級,能力技巧也在不斷的練功之下持續提升。就算有些時候無法克服,通常也只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尚未成熟,只要父母不急躁、不催逼,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和練習,就可以突破難關。

但如果不管多努力,都無法達到大人設定的標準和期望;不管怎麼做,都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會逐漸得出「我沒有能力、我不行、我不會…」的自我概念。此時,過去的挫敗經驗就像是一條無形的鎖鏈,綑綁了孩子的手腳,讓他們不敢行動,也不知如何行動。他們擔心、畏懼,無法盤點自己擁有的資源;他們相信無法解決問題,一定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案例中的偉偉就是這樣,明明有能力,卻不願面對問題,也無法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高耐挫力的好草莓?

培養出高耐挫力的孩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特別是孩子要面對的未來,是個更高壓力、更多挑戰的時代,怎麼做才能防患未然,避免讓孩子成為無助的一代;面對低耐挫力的孩子,又該如何幫助他,讓他越來越能體會失敗的價值,掌握成功的關鍵呢?

其實,父母可以透過一些策略來提升孩子的耐挫力,讓孩子能好好地面對成長過程中大大小小的關卡與困境。當孩子發現失敗的經驗是下一次成功最佳的養分時,他也就能嚐到日漸成功的美好滋味。



Yes!家長可以這樣做!

1.要強化成功經驗

根據孩子目前的具體表現和行為事實,給予直接、正向的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很好,強化孩子的成就感。像是:

「欸,我發現你這個城堡的地基蓋得很穩固,做得非常好喔!」、「你在萬聖節的蜘蛛人裝扮上,增加了藍芽耳機和無線電接收器,非常有創意耶!」具體描述加上肯定式的鼓勵,這樣的對話,可以幫助孩子發現,什麼樣的行動和嘗試,是有效、有價值的。

當孩子嘗試了一些方法,卻都明顯無效,以至於孩子開始想要放棄時,我們可以試試這樣說:「嗯,你已經想了三種不同的辦法,目前還行不通,不過,我看到你已經開始試著把這個配件再放過去一點,再試試看,或許會不一樣喔!」透過家長的從旁觀察,針對困難的挑戰,給予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或者點出孩子已經在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了,鼓勵孩子再試試看,引導他突破眼前的難關,也是幫助孩子成功的好方法。

不過,雖然在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可以適時提供實質的協助或建議,但一定要記得「孩子七分成功、家長三分力」的基本原則,讓孩子在修正的過程中體驗到,靠自己的力量,也有機會獲得成功的甜美果實。這樣的成功經驗對信心不足的孩子來說相當有意義,從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累積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力與信心,他們就能累積面對下次挑戰的能量。


2.要樂觀描述失敗

當孩子幾度嘗試,仍然因為過於困難而停滯不前的時候,家長可以示範面對失敗的樂觀想法,例如:「這次真的試了很久還是卡關,或許我們可以暫停一下,想想剛剛發生什麼事情…」、「今天這一題難度比較高,真的讓人很挫折,要不我們試著找找其他資料,看看有沒有可以參考的答案…」等。

這樣的討論,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沒設想到,或者是還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才能達標。久而久之,孩子在碰到失敗的第一時間,先冒出來的想法就會是「只要我再…,或許就可以突破這道關卡」,而非「都是我不好、不對、很差勁,才無法成功闖關。」樂觀v.s.悲觀、積極v.s.消極,其實就藏在這些面對失敗時的日常對話裡。

父母也可以示範另一種面對失敗結果的態度,叫做「山不轉路轉」,也就是接受自己目前無法突破這個困境,接受失敗也沒有關係的態度。生活裡總有一些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會有成果的事情,還有一些受別人牽制、受機運影響的成敗;有些問題不一定要解決,還有一些問題真的無法解決。這時候,如果父母能真誠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告訴孩子:這個真的很難,有時候連大人都不一定能解決,或者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方法……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就會發展出接納困境的態度,學會調整面對困境的看法與感受。

3.要陪伴孩子度過挫敗

挫敗的感覺肯定不好受,即使耐挫力已經很不錯,在剛嘗到挫折的苦楚時,也可能會在情緒上灰心喪志,產生不想再繼續努力的念頭。此時,孩子需要的是家長溫柔的支持,做他們難過傷心的倚靠,譬如說:「你對這個朋友已經很用心,但他好像還是不領情,這讓你覺得很難過、很挫折,也覺得很灰心。只要你需要,我可以陪你難過一陣子。」

另外,面對人生比較重大的挫敗,孩子會需要一個可以抽離的空間和時間,讓自己恢復精神和力氣;此時,父母的淡定和耐心,對孩子是莫大的支持。當孩子可以在這個安全的避風港裡療傷止痛,在這個留白的時空裡沉澱負向情緒,他就有機會在沉潛之後,恢復理性的思考,重新檢視失敗挫折賦予的意義及挑戰。



Oops!爸媽千萬別這樣!

1.不要跟別人比較

有些家長以為跟孩子說「別人都做得到,你為什麼不行?」可以激發孩子見賢思齊的動力;因此會拿兄弟姊妹、隔壁家的小明、朋友家的小華,甚至親戚家不很熟悉的甲乙等等,來和孩子比較。殊不知,「為什麼你不能像OOO那樣」、「OOO都可以…,你也應該要…」之類的說法,只會讓孩子越發挫折、更覺得自己不好,每次碰到被拿來比較的對象時,就馬上會想到自己比不上人家的地方。

另外也有些家長習慣用激將法來激勵孩子,如:「我就不相信你會輸給隔壁小明,他為了參加奧林匹克數學比賽,每天都花一小時半解數學題目哪!」事實上,對企圖心較強的孩子,激將法或許挺管用的,但這只限於具體明確的競爭、比賽以及需要爭取表現的狀態,而且也要付出過度好強、焦慮的代價。至於對挫敗很敏感的孩子,被激將法一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縮回自己最安心的舒適圈內,反而會讓他們更加逃避,無法面對挫折和挑戰。

每個孩子天賦不同、起始點也不一樣,沒有什麼非要誰跟誰比。孩子可以完成的任務,別人也未必可以達到呢!鼓勵孩子跟昨天的自己相比,只要有努力、有進步,就是大成功。

2.不要一味地讚美


當孩子失敗時,家長如果只是在一旁信心喊話「加油!再試試啊!」雖然誠意十足,卻未必能幫助孩子掌握成功的關鍵,找到突破難關的策略和技巧。越挫越勇固然不錯,但老是硬碰硬地胡亂嘗試,可能會導致「越勇越錯」的結果,結果不會比較順利,也無法讓孩子建立信心。

至於「你已經很棒了!不要在意結果嘛,這樣已經很好了呀!」對於正在為失敗懊惱、難過的孩子,並無法發揮鼓舞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該怎麼找到更好的策略,才可以突破困境。此外,一味的稱讚會否定孩子內在的挫敗感,真實的難受感覺被否定、沒有出口、沒有宣洩的機會,也容易造成壓抑、否認負向情緒的習慣,對於突破困境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反而可能變成阻力。

3.不要給予過高期待

基於對父母的愛,孩子常會把家長對自己的期待,內化成自己努力的目標。適度、合理的高期待確實可以激發孩子的成就動機;但如果家長老是給孩子過高的期待,孩子會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家長的標準,因而產生既傷心又對自己失望的複雜感受。如果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能力發展,給予合理的期待,孩子知道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克服難關,也可以達到父母的期待,那麼他就會有為自己也為父母努力的強烈動機,更願意面對困難和挑戰。

心理師小叮嚀

孩子之所以喜歡打怪練功,是因為只要夠努力,就一定可以一層層往上升等。耐挫力的培養也一樣,要讓孩子看到只要每天練一點,功力一定會累加上去。在遊戲世界裡,有些關卡需要特殊的秘技、特別的法寶,但孩子的真實人生不能靠外掛、也無法靠代打。讓孩子在我們的溫柔支持、智慧陪伴下,一點點地累積功力、一天天地長大茁壯吧!

本文出自尖端出版《讀懂孩子的情緒話:小孩不暴走、家長不失控的好EQ養成法》一書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7258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4-11-14 21:26 , Processed in 0.02799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