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醋V.S白醋,哪個鈉比較少?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蚵仔麵線、酸辣湯、白菜羹...各式台味佳餚總少不了醋香點綴!不過,近來網路卻盛傳,「烏醋含鈉量高,高血壓、心臟病患不宜多食,而應改用白醋較恰當。」引發網友熱議。究竟上述說法是真是假,想要一嚐醋香要注意哪些事?且聽專業營養師分析給你聽!
烏醋V.S白醋,哪個鈉比較少?這樣吃,減鈉無負擔
烏醋V.S白醋怎麼挑?營養師報你知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在討論烏醋、白醋誰含鈉量高前,不妨先來檢視烏醋與白醋的製程有何不同。一般而言,烏醋是以糯米為基礎,加入紅蘿蔔、洋蔥等蔬果,以及辛香料、鹽、糖等調味料釀造而成。也因為如此,烏醋不僅色深、鹹度也較高,適合用於拌炒、羹湯等料理提味。
至於透明無色的白醋,則是單純以糯米釀造而成,因此其在酸度上也略勝黑醋一籌。不過,也正由於白醋的無色特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半被用於製作開胃涼拌小菜,譬如,料理涼拌小黃瓜、海帶芽、涼拌海鮮時使用,就是避免破壞料理原色、增添食物風味的好選擇。
除了說明烏醋、白醋的製程與料理用途外,孫語霙營養師指出,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烏醋,熱量為35.9大卡、鈉含量為1571毫克。而白醋(糯米醋)熱量為16.6大卡、鈉含量為81.4毫克。兩者相較下,確實烏醋鈉含量比白醋高出許多,可謂高鈉食材的一員。
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烏醋,鈉含量為1571毫克。而白醋(糯米醋)鈉含量為81.4毫克。兩者相較下,確實烏醋鈉含量比白醋高出許多,可謂高鈉食材的一員。
不害健康!這些人鈉攝取量要當心
不過,鈉攝取過多到底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呢?孫語霙營養師表示,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鈉離子時,會增加水分在體內的滯留時間,使循環血量隨著增加,進而導致血壓跟著上升。因此,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者,應減少烏醋等高鈉調味料的使用。
此外,長期鈉攝取過量,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在人體中主要扮演著調節電解質(鈉、鉀、鈣、磷、鎂)平衡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腎功能不佳的情況下,更會將會大水分滯留在體內,連帶引起水腫、血壓上升,以及腎臟更大的負擔。
除了心血管疾病、腎功能不佳者外,有水腫、高血壓、腹水、肝硬化、心臟衰竭、妊娠毒血症、骨質疏鬆、結石、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荷爾蒙和類固醇等藥物者,也應注意每日鈉的攝取量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防飲食高鈉危機 調味料這樣吃不NG
鈉攝取過量會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總量應以2,400毫克為限,相當於6公克的食鹽較有保障。而每1公克食鹽的含鈉量(400毫克)又相當於下列份量的調味料:
●5毫升(1 茶匙)烏醋。
●3公克(1 茶匙)味精。
●6毫升(1 又1/5茶匙)醬油。
●12毫升(2又1/2茶匙)蕃茄醬。
在調味料上,將烏醋、醬油改以白糖、白醋,以及蔥、薑、蒜、辣椒、八角、花椒、肉桂、檸檬汁等辛香料調味,就是提升食物的風味,同時又能降低鈉的攝取量的好方法。
雖然調味料攝取過量對於身體健康有害,但是,缺乏調味的料理不但有食之無味的疑慮,恐怕也讓人難以下嚥。因此,孫語霙營養師建議,民眾在烹調時應盡量選用新鮮食材,以蒸、燉、烤的方式料理,更可以吃出食物本身的鮮甜滋味。
或是,在調味料上,改以白糖、白醋,以及蔥、薑、蒜、辣椒、八角、花椒、肉桂、檸檬汁等辛香料調味,就是提升食物的風味,同時又能降低鈉的攝取量,兼顧營養美味的好方法。
這些食物一樣含鈉量驚人!白土司、加工肉品少碰
除了少碰鹽、味精、醬油、烏醋等重口味、重鹹的調味料外;孫語霙營養師強調,民眾想要避免鈉攝取過量,日常飲食更要減少香腸、火腿、熱狗、臘肉、燻雞等煙燻製品,以及貢丸、魚丸、火鍋料等加工食品的攝取。
此外,坊間常見的沖泡式飲品、罐頭、白土司、蘇打餅乾、夾心餅乾、水果乾、洋芋片等食物鈉含量也十分驚人,建議民眾食用前多留意食品標示、酌量食用較有保障。
【營養師小叮嚀】:
孫語霙營養師也特別提醒,除了調味料外,民眾常見的新鮮食物中也含有鈉離子的存在。一般而言正常人,每日在均衡攝取新鮮食物下,至少會攝取到310~370毫克的鈉。因此,民眾在估算自己每日可攝取多少鈉時,應以1日鈉攝取總量(2,400毫克)=每日來自新鮮食物中的鈉攝取量(370毫克)+調味品中的鈉量。
另外,飲食中適度補充鉀離子,也有助於排出人體內多餘的鈉,達到鈉鉀平衡的作用。以蔬菜來說,海帶、髮菜、川七、空心菜、茼蒿、菠菜、綠花椰菜、芹菜、苜宿芽都是不錯的選擇。而水果的話,香蕉、奇異果、葡萄柚、番茄、蘋果等都是很好的排鈉食材。同時,搭配適度的運動、多喝水,提升身體代謝能力,也有有助於鈉離子的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