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人類平常送進嘴裡的可不只食物,還包括了許多病原體,因此人體為了不生病,在第一線的消化道就布置了強大的免疫系統。根據《一看就懂的活力腸道飲食法》,70%的免疫細胞是在腸道內生成的,其中大多數集中於大腸黏膜。因此,想要抵抗外來病菌,就要攝取對腸道有益的食物。
日本腸道權威藤田紘一郎指出,人體對癌細胞的免疫力不強,但小腸中的特殊淋巴組織「培氏斑」卻有擊退癌細胞的力量!培氏斑的最外側有一種特化的「M細胞」,專門捕捉入侵體內的異物。M細胞會將捕捉到的病菌移交給其他能夠殺菌的免疫細胞,由這些免疫細胞產生抗體並阻斷異物附著在黏膜上。 培氏斑要發揮功能,就需要腸內細菌來活化培氏斑,因此,想要提升免疫力,就要增加能夠活化免疫細胞的腸內細菌。藤田紘一郎指出,「菌叢健康法」能夠提升腸內菌叢活動力、促使全身健康。依照下列三個步驟,就能擁有健康的腸道菌相! 步驟1:充分攝取膳食纖維:榖物、蔬菜、豆類、水果等植物性食物 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如果要增加腸內好菌,就必須多多攝取兩種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於水中且容易發酵,是腸內細菌偏好的食物。另外,水溶性膳食纖維通常帶有黏性,在腸胃道中緩慢移動的時候,會包覆造成肥胖的糖份和脂肪,並促進膽汁酸分泌、減少人體吸收,因此水溶性膳食纖維不但有益腸道,還能預防糖尿病、幫助減重。藻類、穀物、豆類,或是黏稠類食物如納豆、秋葵、長蒴黃麻等,都是良好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來源。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無法溶於水也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但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殘渣能夠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還能掃除腸內的腐敗菌、防止囤積。多吃蔬菜、穀類和豆類,就能攝取豐富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步驟2:攝取納豆、起司、優酪乳等發酵食品及寡糖 發酵菌包含乳酸菌、比菲德氏菌、納豆菌、麴菌(味噌)等等,當這些菌類進入腸道,就能改善菌叢平衡、提升人體免疫機能。根據《50歲以後不要吃碳水化合物》,雖然大部分益菌再抵達腸道前就死亡,但曾含有這些益菌的溶液還是能夠增加腸道好菌,因此還是要持續每天補充好菌,才能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 另外,攝取寡糖能夠促進比菲德氏菌等腸內益菌增生,並減少腸內壞菌。富含寡糖和膳食纖維的香蕉就是對腸道很好的食物,不但能改善腸內菌相平衡,還能促進腸胃蠕動。 步驟3:吃飯時,每口咀嚼三十秒 藤田紘一郎指出,經過30秒的咀嚼之後,唾液中所含的消化酵素可以去除活性氧,食物經過咀嚼後味道也會更好。日本腸胃權威新谷弘實也主張每口飯應咀嚼30~50次,能夠讓血糖緩慢上升、降低食慾,且食物被切碎成小單位後,小腸能夠更充分吸收營養,無法消化的殘渣也較不易堆積在腸道。 日本醫學博士滿尾正也認為,咀嚼時產生的唾液,除了幫助消化以外,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唾液中還含有足以抑制致癌物質的酵素。 資料來源:《一看就懂的活力腸道飲食法》/藤田紘一郎(日本腸道權威)/采實文化
資料來源:《50歲以後不要吃碳水化合物》/藤田紘一郎(日本腸道權威)/晨星出版
資料來源:《習慣決定疾病是否找上你!》 /滿尾正(滿尾診所院長、醫學博士)/商周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