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若時常出現手部莫名疼痛、有時會拿不住東西而掉落,或是無法打開罐子、扭轉瓶蓋等情形,恐要擔心是不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有些人是因手部或手腕進行重覆、持續的動作,使得腕屈肌腱鞘發炎導致,症狀嚴重時,可能連單純的駕車、讀書,都會讓疼痛或麻痺加劇,甚至半夜會痛或麻到醒過來,可說是相當折磨人。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陳興源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中年婦女或是懷孕女子,是上肢最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會因神經壓迫而導致感覺異常、疼痛、麻痺、甚至肌肉萎縮;常見原因,包括腕屈肌腱鞘炎(反覆過度使用受傷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腫瘤、甲狀腺機能異常、懷孕(會引起淋巴水腫)、糖尿病 (會引起神經炎)、痛風、腕部骨折等導致。
陳興源醫師提醒,若民眾不積極治療,疼痛與麻痺恐加重,甚至可能肌肉萎縮無力,對生活造成不便;目前臨床治療共有5種方法,醫師將一一介紹:
1)適度休息及保護/避免過度使用手腕,最好能配戴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的護具;至少夜間要使用護具保護,如果症狀嚴重則建議整天使用。
2)復健治療/可採用紅內線、熱敷、水療、蠟療、經皮電刺激及超音波等方式,並搭配物理治療師設計的手腕關節運動,將會有不錯的效果。
3)藥物治療/如服用非類固醇止痛劑、促進血液循環劑、維生素B群、口服類固醇及外用酸痛軟膏等來緩解症狀,但避免長期服用。
4)緊急局部注射/嚴重麻痛或急性發作,而影響日常生活時,可以局部注射類固醇,立刻緩解症狀,但此為暫時性效果,不宜經常注射。
5)手術治療/若神經已變性,肌肉開始萎縮時,必需盡早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時間約20分鐘,一般採局部麻醉,手術後即可返家不須住院,傷口約10天就能拆線;術後仍需接受復健治療,讓水腫儘快消除及恢復萎縮的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