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卷 神龍政變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示恩2 D0 p3 f" Q+ P9 ?! s$ U) `
: {1 Q" K) O$ M; w B. ^+ ?9 o
李顯搖頭道:“亂臣賊子麼,倒是有些言重了,不過有人假言國事,卻為一己私心,這倒是真的。”
# E3 r% X# r" k6 ~& c1 o- m9 ]
李顯看了楊帆一眼,又道:“朕御極之初,論功行賞。依愛卿的大功,便是封個公爵,朕覺得也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有人說起愛卿與二張交往素來密切……”
, `+ U! W3 f' ^0 I$ A% K+ \
5 y( F) Y3 q+ W2 ^ 楊帆急忙起身表白:“陛下,微臣……”, t' x! h; {8 {3 _" R" [4 u; ?
6 N! W7 D q# r- o( b8 A, W% J7 W; c 李顯伸手向下一按,道:“愛卿坐下,朕對愛卿的忠心從未有所懷疑。說起來,二張得勢時,又有誰不虛與委蛇呢,不要說愛卿你,就是朕當時在他們面前也要退讓三分啊。
) N! h& W3 Z4 t7 O4 w u, J4 o. E, ~. K' d& ?+ _/ Y' q
結果敘功論賞時,有大臣說加封愛卿一個縣伯便可。朕覺得如此薄賞會讓功臣寒心,所以朕力排眾議,擢升愛卿為冠軍大將軍,加侯爵銜,又擴充千騎為萬騎,算是朕對愛卿的一點補償。”
) s/ ?+ W# ~ G, C3 o
! y3 F/ z: [' G “功敘功論賞時有大臣建議?”這個大臣是誰?論功行賞一事可是由張柬之、恒彥範等人一手把持的。“朕力排眾議?”這眾議之人又是哪些人?5 {6 |; Q% k6 O, s
5 ?5 M; |1 F a 皇帝這麼說,分明是在離間楊帆與功臣黨的關係了,楊帆對李顯的用心非常清楚,但李顯這番話雖有挑撥之嫌,他說的事情卻是不假。/ A$ p4 y9 W) S! c: d3 z( l
5 M- H, @# E6 P# h7 y7 S 有婉兒在宮裡,張柬之等人字斟句酌之後呈上去的那份請功奏章的內容,楊帆一清二楚。這些人連自家的教書先生都沒忘了名列功臣簿,卻把楊帆這個關鍵人物遺忘在榜末,這是事實。
8 G q" F# u( ?* e$ i
) q' I* _3 m* I- r; P2 k 楊帆趕緊起身謝道:“陛下對臣如此厚愛,令臣惶恐之至、感激之至!”
# P( ^0 g0 x+ e( H; J8 j f$ _/ C6 \( D. b/ H8 M
李顯道:“以愛卿的功勞,受之無愧。愛卿不必拘禮。唉,只可惜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如愛卿一般公忠體國啊。有些人恃功自傲,不知進退,結黨營私,蒙蔽君上,與愛卿一比,真是讓朕大失所望!”4 q1 l& K& V) n$ b- h+ t9 y
; L2 F2 M' v9 S, b! @
到了這個時候楊帆如何還不明白皇帝的用心,皇帝這是要對功臣黨下手了,楊帆心中凜凜,面上卻作出一副義憤模樣,慨然道:“臣食皇家俸祿,忠於李唐社稷,陛下但有所命,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 e+ f, z8 V3 i# a/ S) v3 K- O! l2 v, j3 k; X2 a
李顯霍然起身,雙手扶案,微微傾身,一臉肅殺地道:“若是朕要你帶兵誅殺他們,你也願意聽從朕的旨意嗎?”) p+ v/ O, |( d: R, A4 @+ V+ N
4 P; w3 N( L7 N+ L5 o/ N
隨著李顯這一聲喝問,他身後的帷幔突然鼓蕩了一下,似乎有一股無形的殺氣要破開那靛青色的帷幔。楊帆目芒一縮,懼然道:“臣惟陛下之命是從,願為陛下效死!”" i' y+ E/ a1 z) S* q) P! p
- A6 B ~* Y9 i1 p
李顯哈哈大笑,欣然道:“好!朕沒有看錯你,楊帆,你果然是朕的忠臣!”
2 }' t' W% D8 M6 U2 g
% y" s2 N& f8 ?% Z 這時李顯身後的帷幔又輕輕波動了一下,似乎李顯的殺氣一斂,那帷幔也飄垂回去,恢復了原狀。- i8 E2 B3 P0 d0 r" h
1 p0 C/ a2 U/ o% {' Z S: n 帷幔後面分明是有一排侍衛,不過楊帆自始至終都不曾聽到帷幔後面發出呼吸,顯然警戒於天子身後帷幔之中的這些侍衛較之匿於別處的那些侍衛武功更高一籌。
) m, k2 [" Y; U0 V2 [
# Y0 G" D f6 w 李顯登基之後,對則天女皇留下的梅花內衛進行了徹底的改組,一班立下大功的女侍衛皆被他下旨開赦允其離宮出嫁了,並賜下房宅田產,立了首功的高瑩、蘭益清等人更是由他慨慷地許下了誥命身份,一俟出嫁,立即就是誥命之身。
1 F! B9 c8 M8 {% ]$ s7 N8 u- u/ ?- ~& ]
皇帝想要招納一批身手高明的武士為他所用,自然是易如反掌。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世上哪有那麼多不慕名利,甘心把自幼苦練方才擁有的一身絕學與草木同朽的世外高人?都是小說家言罷了。
7 D( F1 A! B$ Z
# f+ w* r2 Y3 l* K) Z 現在的內衛是由李顯一手掌控的,如果楊帆方才不是對阻礙皇帝論功行賞的大臣表現的異常憤懣,如果不是他對李顯一再表示忠心,又或者對功臣黨稍示欣賞或同情,這仙居殿上恐怕已經是一片刀光劍影了。! p, s3 e2 }0 y* ~: d
, P. N1 h1 @7 i8 f" C7 v6 V! J
楊帆手上畢竟掌握著上萬精兵,而且主職就是戍守宮廷,皇帝如果想有什麼舉動,楊帆的立場和態度至關重要。如果天子已經對他親口示恩並做了種種暗示,他還模棱兩可立場不明,那就足以成為被誅殺的理由了。
5 h& d. D( R3 O( C4 v
3 k6 e' n5 N. ^" G5 h; _ 楊帆主動請戰地道:“請陛下降旨!”8 x- l( `: z Q! a B" R' D- o
& @1 K7 R1 u' Z* w4 M" l& ~ 李顯搖搖頭,欣然道:“朕方才如此說,只是想明白愛卿的心意,雖然他們得勢之後有些忘乎所以,對朕不恭,可畢竟有功於朕、有功於國,朕豈能濫施殺戮呢?”
! t& }5 Z8 Q" @8 H) B# o1 F x
) i1 x, S. e5 t+ E' x3 g 楊帆暗暗鬆了口氣,忙道:“陛下英明!”5 M) m g4 x$ Q
: D- @% ~, q+ {7 x J+ z9 W4 w& c: J
李顯道:“朕打算封張柬之、崔玄暉、桓彥範、敬暉、袁恕己五位宰相為王!”
! B# l! d( B1 V: A, F' d6 d6 j+ A' q: c+ s! {
楊帆頓時一呆,他見這仙居殿上明裡暗裡的埋伏,心中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卻不想從李顯口中聽到的竟然不是誅殺,也不是削官罷爵,而是升官,五功臣居然都要封王了。; t, I; e; X" d e+ I% ^2 w
$ z* I+ X1 o, e$ } 楊帆知道五宰相封王必然是有相應條件的,那就是交權,不能再對皇帝指手劃腳,可是古往今來江山更替,那些陪著天子一刀一槍打下江山的功臣們又有幾人能得封王呢?; _ F+ S7 O, m' L- s9 z/ O
7 Z3 T! n+ f: B$ A8 c 江山是李家的,李家不想用這些忘乎所以的功臣了,用賜以王爵的方式讓他們榮休,如此看來,比起狡兔死走狗烹的開國明君們,當今聖上算是極為厚道了。5 _% \0 a7 L/ P ?7 |
4 _6 O! Q2 v# c0 `7 P% n
楊帆情不自禁地贊道:“陛下仁慈!”3 z* |3 y/ L* A! T1 u( E+ ^, k3 J& }3 d
$ L( M- A& s% [. R( f9 g 如果說他方才那句“陛下英明”有拍馬屁的意思,這句話卻是說的情真意切了。
0 n) W0 H3 s6 k0 F. q0 m
& D" ?$ H8 A6 ?; y. w8 ? N 李顯喟然道:“雖然他們得意倡狂,可是畢竟有功於國,朕也不忍過度苛責。賜他們一個王爵,讓他們世襲罔替,子子孫孫榮華富貴,與國同休。朕再賜他們一道丹書鐵券,如非十惡不赦之罪,可免死十次,這麼做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 U. A. W8 S2 M& r! g3 U( K1 q
5 {& {: C4 ?0 a. R- f 李顯得到了楊帆盡忠的承諾,心情大好,欣然又道:“明日大朝會時,朕會當場下旨分封五功臣為王。只是朕的這番苦心他們未必理解。一旦他們戀棧權位當庭抗旨,難免會生出禍亂來,是以還要愛卿早做準備才是。”" a8 N* r) `7 v' t l
( P( |; h0 |( L+ i9 c' C- T8 i 李顯說著,舉起手來“啪啪啪”三擊掌,帷幔一分,霍然從後邊走出一個人來,楊帆定睛一看,正是武三思。楊帆心中又是一驚,看來皇帝早已有所準備了啊。* N, u! ~6 `1 q. j( ^& X. \
% ?. W* U8 E6 e" \6 k3 u6 t3 d 武 三思本人雖不統兵,但武家子侄中卻多有統帥兵馬的,李顯作為皇帝要罷黜大臣本就是理所應當的,再有武家以武力撐腰,足以保證旨意的貫徹。如此看來,如果不 是因為他楊帆控制的玄武門太過重要,而調開千騎又勢必會引起大臣們的戒備,因此只能對他實施拉攏的話,這次連他也要被蒙在鼓裡。6 F/ D9 ~) k3 J, t
s4 X( L0 H$ O6 i/ w7 V. Y" d! K
武三思已經帶了多少兵進宮?他們又是怎麼進來的?
9 i, U6 B. K; k2 F1 Y' W6 O, ^0 S7 M% F/ |" B! D$ p
楊帆心思連轉,突然想到隸屬金吾衛的大角手,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0 p8 \3 H7 _' J1 s5 B+ g
: l8 N, X, f0 r! L! m N 李顯道:“梁王、楊將軍,如今五功臣把持著將相大權,朕也不得不忌憚三分,朝中如今盡是他等耳目,事機不可不慎,所以這樁大事,朕只分付你二人知道,再無他人與聞。朕的生死前程,如今就託付給你們了!”
, z3 b( A: H' x5 K' J
- q' k! ?" C# Y- C: R 李顯說著,向武三思和楊帆鄭重地長揖一禮。" P2 l4 z. n, e9 e& W# }4 C
+ @- w3 P6 ^# L/ v6 i ※※※※※※※※※※※※※※※※※※※※※※※
2 t; a+ w. e4 a1 l/ H9 M2 B* u- Y' Y
翌日早朝,皇帝於太極宮的正殿太極殿上舉行大朝會。
- N: F; ~2 c R7 ~ _5 X3 N
. ]4 N# `6 W2 y* I1 T' q% L 百官一早就趕到了宮城,自承天門魚貫而入,穿過太極門,直入太極殿,面君見駕。
( A& {) a! \6 F) \( R0 X* h; |
' x8 s" y. _2 _' E4 L+ } 殿上金瓜武士以及皇帝身邊的近身侍衛,平時都是挑選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高矮胖瘦都一般無二的衛士們充任,但是今日全部換了賣相雖然不是那麼好。卻個個都有一身絕技的內衛高手。5 J/ |4 t# C& I/ M' ~; h
3 z% y" e/ s3 E! |
“封鎖永安門!”
' G" G( P$ `( i3 n7 ]# }5 k, ]: ~9 _
3 R% L+ T3 u5 k! x 百官剛剛進入太極殿,左千牛衛將軍曹勝便沉聲下令,一隊官兵從早先埋伏藏身的將作監裡衝出來,直奔永安門。與此同時,橫街上又有幾隊官兵搶出,分別封鎖了長樂門和承天門,這是從外朝進入太極宮的三個重要門戶。
" c- R) ]$ J5 Q# j: C, t- D9 x. M6 p' }( T: R
與此同時,內衛大將軍武攸暨率領左右衛的兵馬控制了分別通往東宮和掖庭宮的通訓門和通明門。
5 n! v2 v: e( o/ I0 k* Q: a. G+ q
+ Z3 B+ Q c E" p8 f 自從李顯登基,對武則天忠心耿耿的武攸宜就被剝奪了大將軍職位,只保留了王爵,改由武三思一黨的武重規統帥右羽林衛,武重規率領右羽林衛此時也控制了安禮門和嘉慶門,再加上楊帆控制的玄武門,整個太極宮已被困的水泄不通。
+ K% t. M# e4 ]( g% Y7 N# F- ^' ]/ P& D9 K2 ^: G' K$ l- u' Z, B( N
大將軍李多祚如今是羽林衛的最高統帥,但他與功臣黨關係相對來說太過密切,而且在神龍政變後他已封王,獲益極大,李顯沒有把握把他爭取過來,所以對他封鎖了消息,是以李多祚對這番突出其來的變動竟一無所知。. }4 }% Z) N d8 A4 J5 O
, S1 x, v3 ]5 m9 a! F1 \
而太極宮內各處要道上,則由全副披掛的武懿宗率領金吾衛控制起來,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戒備森嚴,這些金吾衛精銳是以大角手換防的名義秘密調入宮城的。! e0 T7 S. `' U2 R! G
- D. {" u) b, {* {! r; y 金殿之上,大臣們聽著對外面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三茅鐘鳴,皇帝駕興,李顯戴襆頭、玉帶、錦袍,轉過玉屏,於御座就坐,皇后韋氏也同時升殿,在垂簾後面止步,落座。
; d( M7 D% ?" t8 |' L
2 v2 ^+ t5 W, k7 c( Q$ Z7 j 四名身著鎧甲的鎮殿將軍分站殿角,金吾軍執大仗黃旗站在大殿內外,朝會開始了。文武百官聳列殿上,朝儀整肅,齊齊捧笏向皇帝施禮,高聲道:“臣等參見陛下!”
$ Z. T9 i$ Q W6 r# @* S) b( j3 [; _' p1 u6 G
一個小太監自玉屏後面悄然轉出,湊到韋后耳邊悄聲低語了幾句,韋后聽罷,一雙明眸穿過珠簾,冷冷地投到長揖到地的百官身上,唇角一翹,漾出一絲嬌美而冷厲的笑意!+ ]% r3 L2 O+ y% E7 ]2 e" x
8 u E; \7 l p: W E" O
7 c4 I7 c0 l" c%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