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8臺灣全球健康論壇(2018 Global Health Forum in Taiwan)」日前由衛生福利部及外交部共同舉辦,論壇主題為「韌力、復原力:全球健康的挑戰與契機(Resilienc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lobal Health)」,共同探討在衛生健康照護系統不斷變化的壓力中,包括各種多變天然災害、人為災害及各種文明疾病盛行等,如何發揮韌力以應對各種挑戰,為未然準備。
韌力全球健康發展契機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2015年於「What is resilience in Health System? Lessons from Ebola」報導,針對韌力(Resilience)定義為:健康體系的復原力(或韌力)為健康機構、人員及人民於面臨危機時的應變能力、遭遇危機時能維持核心功能、並能根據危機期間汲取的經驗教訓,在適當的情況下重新整頓組織及分配資源。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各國應加強各項災害風險管理系統,並確保納入國家衛生系統正常營運及災後快速復原系統運作。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為達到聯合國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目標,除需要社會跨領域一起合作外,如何以生命歷程發展為出發點,先從「人類」與「環境」兩面向深入探討提升健康系統復原力,亦是未來需努力方向,「人類」面向如何聚焦於弱勢族群,包括:兒童罕見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照護、原住民健康照護、高齡友善健康照護等;「環境」則涵蓋社會安全網、長照2.0、高齡友善社區與城市,期未來達成全民健康促進。
防範於未然有效整備健康應變體系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歐洲健康教授Prof. Martin McKee大會演講指出,政府應建立全面災害風險管理系統框架,減少威脅影響、完備準備、災害因應以及儘速復原的方案等,透過領導和治理來確保有適當的機制預測、準備和因應威脅。
世界公共衛生學會聯盟前理事長Prof. Michael Moore表示,政府應變過程,民間團體可擔任更積極有效的行動,以督促政府履行政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