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8|回復: 0

[生活小秘方] 教你正確使用汽車內外循環模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1-4 01:3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教你正確使用汽車內外循環模式!

天氣悶熱,在駕車過程中,車主往往緊閉車窗。但您是否發現,在市區行車時,車裡常常充滿汽車尾氣的味道,即便在空曠的地方或高速路上行駛時,有時也會感到頭暈胸悶。究其原因是車主在行車過程中,沒有正確使用內外循環引起的。

汽車內外循環究竟各有什麼作用?什麼時候應使用內循環,什麼時候該使用外循環?

1526484r5y7j4sc30c5cc0 (2).jpg

【內外循環原理】

外循環--補充新鮮空氣,內循環--阻隔污濁氣體

外循環狀態是利用風機將車外的空氣抽吸到車內,也就是說車外與車內的氣道是流通的,風扇打出的風來自車外,即使不開風機,車輛行駛中仍然有氣流吸入到車內,補充車內的新鮮空氣。有時覺得關了風扇還是有風,就是因為車主設置了外循環。在城裡行車遇到擁堵的情形時,車內會充滿尾氣味,這就是由於使用外循環造成的。
而內循環狀態是關閉了車內外的氣流通道,不開風機就沒有氣流循環,開風機時吸入的氣流也僅來自車內,形成車輛內部的氣流循環。內循環主要是及時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塵和有害氣體進入車內,比如行使中通過煙霧、揚塵、異味區域或車輛密集緊湊行駛時,阻擋前車排出的有害尾氣。另外的一個作用就是保溫。

【使用方法】

堵車用內循環,高速用外循環

內、外循環的使用,應結合空調、暖風進行。

利用外循環,可以呼吸到車外的新鮮空氣,高速開車,時間長了就覺得車內空氣渾濁,人不舒服,又不能開窗,就應該利用外循環打點清風進來;冬天送暖風感覺太熱,可關掉風機,打開外循環,既保持車內溫度,又有新鮮空氣,感覺會更舒服。

但如果開空調是為了降低車內溫度,此時就不要開外循環,可隔段時間開一下外循環,更換點新鮮空氣。有人在夏天用空調老抱怨製冷效果不好,其實是一不小心設置成了外循環狀態,車外的熱空氣源源不斷流進車內,溫度當然就降不下來。所以你要製冷效果好就一定要設置為內循環狀態;如果氣溫不是太熱,打一點空調調節一下,就可以開到外循環,這樣既有冷氣,又有清風,人就比較舒服。

另外,因為大部分的車主都是在城內行車,所以提醒車主,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車路段,尤其是在隧道,應儘量使用內循環。而當車開始正常勻速行駛時,就應開啟到外循環狀態。另外,專家提醒車主,遇到塵土飛揚的路段,在關閉車窗的同時,不要忘了關閉外循環阻斷外部氣流。平時停車時最好也設置成內循環狀態,因為外循環狀態下,風颳起的灰塵很容易進入車內,使車內的灰塵增多。


【注意事項】
1、人在進入汽車後的短時間內,就應該打開車窗或開啟外循環通風設施,引進新鮮空氣,不能在封閉車窗、車門狀況下,長時間行車,更不能在封閉的車內睡眠或長時間休息。

2、購買新車後,應當像新裝修住房那樣,儘可能地保持車內外空氣的交換,以便儘早讓車內的有害氣體揮發釋放乾淨。
3、在開啟空調和暖風時,使用車內外空氣交流模式,儘量避免長時間使用車內自循環模式。

4、在遇到堵車嚴重的地段,應當把空調、暖風開關暫時調到車內自循環模式,開窗行駛的車輛應暫時關閉車窗。車主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根據車外空氣狀況,及時調整車內空調循環系統。
6、新車的前6個月內一定要加強通風,定期清洗車內空調,儘量保持車內空氣新鮮,特別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氣清新劑掩蓋車內的異常氣味。

來自群組: ♨ 秋居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4-11-20 18:29 , Processed in 0.0264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