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1|回復: 0

不上網很難過?你得了網路成癮症嗎?9問題自我檢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14 08:37: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上網很難過?你得了網路成癮症嗎?9問題自我檢測   
                                                      網路世界無遠弗屆,現代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網路,只要用手指點一點,馬上就能看 新聞、打電玩、上網購物,遠距與親友視訊聊天,無所不能的便利,卻也可能帶來反 效果,讓人足不出戶,甚至沉迷於電玩遊戲,造成身心健康出現問題。



電腦、手機、平板等3C產品發明以 來,到如今已經人手一機,國人每天平均使用時間長達9.4小時,扣除睡眠的時間,有將近超過一半的時間,眼睛全黏在五光十色的螢幕前面,雖然有心想克制,不用卻又全身不對勁,當心已淪為網路成癮者。

網路成癮正名:「遊戲障礙」

網路成癮一詞,最早源自於美國心理師哥登柏格(Ivan Goldenberg),在1995年所提出的「網路成癮失調症」,不單純是指過度使用電腦網路,而是對使用網路已經產生依賴性,造成個人學業、職業、社交、工作、家庭生活、財務、心理與生理功能等各方面減弱的影響。

今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一致通過,將網路電玩成癮相關症狀正名為「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並納入《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11修訂版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ICD-11)中,列為一種精神疾病,這份聲明將於2022年1月生效,顯示全球對遊戲成癮問題的重視。

《國際疾病分類》是由WHO所編撰,被廣泛為各國醫療機構及保險公司等,作為疾病的判斷標準,用來界定疾病、失調、損傷與其他健康有關狀況的範圍。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其實早在去年6月18日,WHO已首次將遊戲障礙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之中,此次則是決定認定為官方疾病。

根據WHO的定義,遊戲障礙有3種主要症狀,且必須持續長達12個月以上,即可被認定,包含:「對於玩遊戲的次數、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以及開始與結束等缺乏自制能力」、「電玩列為生活最優先,程度超越其他興趣及日常生活」、「儘管產生負面結果,例如被開除或多日不去上班,仍持續,甚至投入更多時間玩遊戲」。



大腦受損,如同酒精、藥物成癮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網路電玩成癮的人,在腦部電腦斷層影像下,大腦會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包括:前額葉、基底核明顯萎縮,認知及活動功能也明顯下降,大腦神經的受損程度,類似酒精或藥物成癮的患者。

臧汝芬強調,判斷是否發生網路電玩成癮,與使用的時間長短沒有絕對關係,真正的關鍵在於,不使用時是否出現「戒斷症狀」,包括:坐立不安、暴躁、憤怒、焦慮、憂鬱、情緒失控等負面的情緒表現;或是日常生活中會想盡辦法,找到機會時盡量使用,甚至犧牲讀書、工作及晚上睡眠時間,造成學習功能障礙、社交互動障礙,影響人際及家庭關係。

4大高危險族群

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許多網路電玩成癮的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沉迷於電玩遊戲,容易晚睡、熬夜或是失眠,生活作息大亂,導致經常上學遲到、早退,最後拒絕去學校,學習被中斷,很可能與社會脫節,出現社會萎縮、隔離的現象,變成「宅男」、「宅女」,不但情緒管理有問題、有暴力傾向,也會缺少同理心、利他主義,對整個社會都是很大的傷害。

網路電玩成癮4大高危險族群,包括:神經傳導物質缺陷相關精神疾病患者,例如: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人格及心理上容易衝動、情緒不穩定、低自尊、挫折忍受力低;家庭經常有衝突、缺乏溝通及家庭凝聚力;近期經歷重大災難、劇烈生活變化的高壓力者,都容易沉迷於網路世界。

臧汝芬說明,網路電玩成癮的人,容易活在自我的網路世界中,甚至與現實世界脫節,只想在遊戲中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逐漸脫離原本的生活軌道,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通常會出現表情呆滯,也不太與人有眼神接觸,說話多用單字或短句、經常不知如何表達應對,人際關係及社交生活嚴重自我封閉,形成所謂的「人工自閉」。

網路、電玩成癮者,特徵各不同
《成癮行為心理學期刊》曾發表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單身年齡女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及憂鬱程度較低者,與社群網路媒體成癮有正相關;而單身年齡男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程度較高者,則與電玩遊戲成癮呈現正相關。

研究也發現,社群網路媒體成癮與電玩遊戲成癮者,各有不同的特徵,社群網絡成癮者的焦慮程度較高,且害怕與人面對面交談,但仍期待與人互動並建立關係;而電玩遊戲成癮者的憂鬱傾向較高,可能藉由電玩遊戲逃避人群,從中尋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如何治療網路電玩成癮?

面對網路電玩成癮者,最優先就是預防性的防止,臧汝芬提醒,千萬別把3C產品當作保母,且絕對不要讓孩子接觸到暴力血腥或色情內容,3歲以下幼童不宜接觸任何3C產品;3歲以上平日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假日則不得超過2小時,且應有家長陪同及監督,同時掌握資訊內容與使用習慣。

臧汝芬建議,網路電玩成癮者應及早就醫,尋求精神科、身心科醫師幫忙,由專業醫療介入治療,包括:正確診斷、共病現象、藥物治療、住院治療、深入會談,並配合認知行為功能改善,每個環節缺一不可。

家庭生活也應重新塑造,改變過去沉迷網路電玩的步調,全家人最好培養共同的興趣,建議選擇能激發腦力的互動遊戲,例如:下棋、橋牌,或是多走出戶外活動,同時轉移戒斷症候群的身體不適。



6步驟戒癮

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提供6步驟戒除網路電玩成癮方法,幫助回歸正常生活:

1.檢視上網、電玩習慣: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協助網路電玩成癮者區分出健康與不健康的習慣,並列出自己的日常時間表等。

2.決定自己是否要改變:協助評估沉迷電玩的壞處,以及健康上網的好處,讓網路電玩成癮者自行決定,是否要脫離過去的沉迷生活,而非強迫改變。

3.設定每日遊戲使用量:按照不同的年齡層及個別狀況,設定漸進式的使用時間限制,並由專業人員每日監控。

4.找出誘惑情境:除了沉迷的結果,更要去瞭解背後的原因,是否是因為課業及工作壓力過大,有紓壓需求、心情挫敗、無聊寂寞,或是其他壓力等,進而對症下藥。

5.討論面對誘惑的對策:與專業人員共同討論,下次面對誘惑情境時的因應方式。

6.學習克制玩遊戲衝動的技巧:透過從事運動,或其他娛樂活動,轉移注意力。

網路電玩成癮徵兆

1.整天想著網路上的活動。

2.多次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

3.需要更長的上網時間才能滿足。

4.產生焦慮、生氣等情緒,並需接觸網路,才能解除戒斷症狀。

5.使用網路的時間超過自己原先的期待。

6.持續的想要將網路活動停止或減少,或有多次失敗的經驗。

7.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網路的活動上或離開網路上。

8.竭盡所能來獲得上網的機會。

9.即使知道網路已對自己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仍持續上網。

網路電玩成癮檢測量

過去一年內,符合下列敘述回答「是」,3項者為沉迷,5項以上者為成癮高風險。

1.花費過多的時間上網、打電玩遊戲,曾經隱瞞真正 上網的時間。

2.因為過度上網而影響健康、學業、工作及家人朋友 的關係。

3.為了上網犧牲與家人朋友的相處、讀書,以及過去 喜愛的活動。

4.即使沒有上網,也在想上網的事情。

5.知道應該減少上網的時間,仍無法減少上網的時間。

6.知道上網帶來的壞處,仍無法減少上網的時間。

7.藉由使用上網,暫時忘掉壓力。

8.需要花更多時間上網,才能感到滿足。

9.不能上網時,會感到坐立不安、發脾氣、心情暴 躁、緊張或沮喪。

(資料來源: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38期】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77922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4-11-15 02:55 , Processed in 0.02371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