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回復: 0

青少年叛逆易怒 小心可能是憂鬱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8-8 23: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青少年叛逆易怒 小心可能是憂鬱症


圖: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陳怡如醫師(圖中患者非個案)

暑假期間增加了家長和子女相處的時間與機會,但是近來有家長向醫師求助,表示家中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很難管教,意見溝通幾乎常常要用吼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醫師陳怡如表示,近來罹患憂鬱、焦慮症,似有增多的潛在趨勢,有賴家長的細心觀察。青少年的情緒失調,如未能及早就醫評估,恐會影響未來的身心發展及人際交往,更嚴重可能有自我傷害的危險或深陷濫用藥物的泥淖。

十四歲的國二男生,日前由家長陪同就醫,原因是該學生這學期來情緒不穩表現易怒又不耐煩,連關心他吃飯、洗澡都默不回應,甚至有時生氣到用力甩門,躲進房裡,在學校的成績直直落,上課經常趴著睡覺。

陳怡如醫師發現,近幾年來在身心門診中,有高中生和大學生求診,因為他們有人際焦慮、感情困擾或家長管教等問題,獨自或朋友陪同看診,也可能是學校諮商單位的轉介,經身心診斷鑑別後,給於正向開導,有些個案無需用藥。

陳怡如醫師表示,針對這位國二男生的易怒情緒需先做鑑別診斷,是否面臨人際學業的壓力,同時排除對立性反抗症、注意力不足或發展性疾患等,還需留意在國小時的情緒表現有無異樣,發現他在國小三、四年級時就常會因小挫折而過度憤怒,撕毀考卷,生氣得用拳頭搥書桌,極有可能是所謂的「侵擾性情緒失調」,導致他易怒的情緒越發嚴重,家長內心掙扎很久,才帶來身心科看診。

經過詳細評估和綜合診斷,陳怡如醫師告訴家長,個案目前有憂鬱及焦慮傾向,徵得家長和該男生同意,給予相關藥物治療,服用兩個多月後,該男生的易怒情緒獲得顯著改善。

陳怡如醫師強調,像這位十四歲的憂鬱和焦慮的小病人,在治療上同時也讓家長和小孩都接受諮商,引導正向的親子關係和教導情緒、挫折的因應。

青少年的叛逆可能是成長的一個歷程,也可能是環境適應的問題或行為、情緒障礙所致,當已影響日常生活常規,建議儘快尋求醫療的協助。

陳醫師呼籲,隨著社會的開放,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日益複雜,有憂鬱或焦慮的傾向勢必增多,家長或學校師長應更加細心觀察,因為青少年型的憂懼症和焦慮症如未能及早就醫,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身心發展,從身心醫學的臨床研究發現,成人後恐會影響個性的發展,在工作上缺乏自信心,在人際交往上容易產生負面想法,由於長期處於情緒失調,更可能深陷濫用藥物的不良習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4 18:48 , Processed in 0.0227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