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回復: 0

吃冰能降溫?吳明珠:肥胖、血壓跟著來,喝這比青草茶更清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7-16 00:2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吃冰能降溫?吳明珠:肥胖、血壓跟著來,喝這比青草茶更清涼
夏天氣溫飆升,就怕中暑,想到馬上消暑,許多人立馬來一碗剉冰,吃冰真的能快速降體溫嗎?中醫怎麼看吃冰,可能與許多人的想像不太一樣,冰品吃下肚,最令人擔心的除了容易導致小腹肥胖,尤其會誘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風險,對身體的影響不容輕忽。建議自製消暑茶來飲用,甚至比青草茶還要清涼。



冰吃太多,恐造成小腹肥胖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有「寒阻收引、寒傷陽氣」的說法,若是在不適當的時機吃冰,真的很容易傷身,吃太多冰會對脾胃陽氣造成損耗,脾胃主水濕的運化代謝,當水濕代謝變差時,很容易造成水液痰濕堆積體內。而且,許多冷飲或冰品的配料,都是高糖、高熱量,產生的脂肪也很容易堆積在小腹與臀部。

冰吃太多,恐造成腸胃功能紊亂

在夏天吃冰雖然會給身體帶來暫時的舒適感,但是這類食物的溫度比人體胃內溫度要低20到30度,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7℃左右,一下子吃大量的冰品,這樣懸殊的溫差對腸道是一種不小的刺激。進入到腸胃的那一瞬間,就會引起胃腸道血管收縮,削弱胃黏膜保護力,經常吃多或一性次吃太多,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容易造成痙攣性疼痛、腹瀉、腹痛等症狀出現,甚至引發急性腸胃炎。

由於脾胃是運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吃進體內的食物要先通過脾胃的處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身體獲取營養。而冰涼的食物進入脾胃後,需要增加脾胃的加熱過程,長時間冰品吃太多,脾胃負擔過重,就容易出現問題,連臉色都會發青發黑。


經常冰吃太多或一次吃太多,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容易造成痙攣性疼痛、腹瀉、腹痛等症狀出現。


女生「大姨媽」來時,忌諱冰涼的環境,如果在夏天的時候吃太多冰涼的食物,會漸漸改變體溫的環境,讓下次月經來潮的時候有明顯腹痛感。

老人冰吃太多,恐引發心絞痛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夏季吃冷飲過多,除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之外,還有可能發生腦血管痙攣,從而引發心絞痛,對老年人身體危害更大。同時老人食用冷飲過多,口腔和腸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胰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容易導致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症狀。

運動後冰吃太多,恐血管收縮

激烈運動之後,體內的血液大部分集中在體表,消化系統處於暫時貧血的狀態,吃太多冰冷的食物,貧血的腸胃更容易受到刺激,血管會出現嚴重收縮,除了引發腸胃疾病以外,貧血也會變得更嚴重。

經期冰吃太多,恐引起痛經

女生「大姨媽」來時,忌諱冰涼的環境,如果在夏天的時候吃太多冰涼的食物,會漸漸改變體溫的環境,讓下次月經來潮的時候有明顯腹痛感,尤其是在經期快要來的前幾天,以及來月經的時候吃冰,子宮內膜血管就會發生強烈的收縮,導致月經量銳減,甚至閉經,以及痛經等不適感。


建議自製「竹葉消暑茶」來飲用,不但有助清熱、消暑,還有清肝的效果。

【竹葉消暑茶】

材料:淡竹葉3錢、烏梅3-5個、茵陳3錢。

作法:將上述材料加水800㏄煮滾,轉小火續煮15分鐘,代茶飲。

功用:清熱除煩、消暑清肝。

如果擔心夏天吃出小腹的困擾,除了維持適當運動之外,不妨按摩腹部的穴位,例如:天樞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等,有助於瘦小腹。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5808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5 10:51 , Processed in 0.55900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