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8|回復: 0

驚!寶寶嘴裡「白色斑塊」不是奶垢 竟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25 08: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驚!寶寶嘴裡「白色斑塊」不是奶垢 竟是…


夏天的腳步近了,臺灣濕熱的環境適合黴菌生長,小心新生兒染上黴菌!一名新手媽媽日前帶著兩個月大的寶寶回診打預防針,檢查時發現嘴巴內側黏膜跟舌頭上有異常的白色斑塊,原以為是奶垢不以為意,沒想到經醫師診斷竟為「鵝口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婷蓉表示,鵝口瘡常見於免疫缺陷的病人,但一般健康的嬰兒是好發族群。大多數被感染的嬰兒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部分嬰兒可能會變得容易哭鬧甚至不愛喝奶。若是親餵的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也會附著在媽媽的乳頭上。當媽媽的乳頭有念珠菌感染時,可能會有局部輕微紅腫、刺痛,或是媽媽親餵時異常疼痛等狀況,但這些症狀通常頗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白色念珠菌是臺灣常見的黴菌致病源之一,鵝口瘡則是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好發於兩頰內側的口腔黏膜、舌頭及上顎,外觀看起來是白色斑塊,很容易跟一般奶垢混淆,要區分是「奶垢」或是「鵝口瘡」,可以用棉棒或是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奶垢一般能夠輕易地去除,倘若是鵝口瘡則會持續附著在黏膜上,若用力擦掉白色斑塊,底下的黏膜會發紅甚至有出血點。

柯婷蓉提醒,當發現親餵的寶寶有鵝口瘡時,媽媽的乳頭也要一起治療。治療方式為使用抗黴菌的藥物直接塗抹在嬰兒的口腔黏膜,還有親餵媽媽的乳頭上,一般治療的療程約是7-14天。其他像是嬰兒口腔會接觸到的物品,例如奶嘴、奶瓶、固齒器或是玩具等都要徹底消毒。

臺灣濕熱的環境適合黴菌生長,因此鵝口瘡雖然很容易治療卻也容易復發,除了治療之外,在日常照顧的細節上也需要多些注意。在預防方面,除了維持環境與器具清潔之外,餵奶後的口腔清潔也是預防鵝口瘡的重要步驟。柯婷蓉建議爸爸媽媽們每天餵完寶寶的時候,順道看看寶寶的口腔狀況,如果有發現這樣的白色斑塊,建議立即就醫。

(畢翠絲/台北報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8 11:30 , Processed in 0.02124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