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十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七,而且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5年生存率僅為30%,已成為婦女生命和健康一大威脅。
高級別卵巢癌 避孕藥是剋星
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程度最高,預後非常差,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大約85%左右的卵巢癌患者都是死於HGSOC。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最近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排卵過程某物質 卵巢癌元兇
朱堂元主任表示,在前期研究中(發表於2015年11月癌症病因學(Carcinogenesis)期刊),已經發現週期性排卵過程中會釋出具有基因毒性的氧化反應物質(ROS),導致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產生DNA斷裂,並可能導致p53病變,並證明卵泡液具有高度致癌性,為卵巢癌的元兇。
在另一項研究中,發表於2016年12月病理學(Journal of Pathology)期刊,更進一步發現腹腔中殘留的血紅蛋白(hemoglobin,Hb,來源於上一個月經週期經血倒流產生),是卵巢癌起源的幫兇,血紅蛋白可以逆轉上述卵泡ROS之基因毒性反應,避免產生突變的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發生凋亡,卻讓細胞因而累積更多DNA損傷,最終走向癌變。
「黃體素」狠角色 癌細胞也害怕
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
「如果排卵與經血倒流是卵巢癌的元兇與幫凶,然而二者都是有月經的婦女常有的現象,為何只有少數人才會罹患卵巢癌?」朱堂元主任表示,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即使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明顯的降低卵巢癌的發生風險。而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沒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 P4),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花蓮慈濟婦癌團隊研究一大壯舉
花蓮慈院婦癌防治中心團隊發表於2017年3月細胞學報(Cell Report)期刊的論文指出,黃體素(P4)透過黃體素受體的作用,經由TNF-α/RIPK1/RIPK3/p-MLKL訊息通路,能誘導p53缺失小鼠的輸卵管上皮細胞發生壞死(necroptosis)而剝落,而且不會損傷正常的輸卵管上皮細胞。這一現象同樣也發生在p53缺失的人類輸卵管繖上皮細胞中。此一清除機制可以有效地清除輸卵管上皮中已發生p53缺失的細胞,阻止輸卵管上皮細胞進一步癌轉化。
朱堂元主任指出,這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可直接導向卵巢癌的預防措施,包括減少排卵次數(防止卵巢過勞)及減少行經次數及經血量(行經過勞)之初級預防,以及不定期增加黃體素(內分泌除癌法)之次級預防。抑制排卵防止排卵過勞,及停止月經避免行經過勞均可藉由懷孕、哺乳等的生理方式達成。
口服避孕藥意外可防卵巢癌
另外,朱堂元主任進一步指出,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最後,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另外,朱主任也分享一項綜合分析顯示,口服避孕藥從1960年代上市到2008年止,至少已經預防的20萬例卵巢癌的發生及10萬例的死亡。預估往後每一年可減少3萬名卵巢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