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尿失禁 常壓性水腦症短暫性失智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好發於老年族群的疾病,臨床表現除步態不穩外,還常伴隨有輕微痴呆、尿失禁等症狀。醫師提醒,常壓性水腦症所引起的失智與老年性失智症狀不同,因此,若家中長輩出現短時間內記憶力明顯退化,應盡早就醫檢查。
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年族群,常伴隨有輕微痴呆。
南投1名85歲的老婦,去年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腦出血,不料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發現婦人記憶力明顯衰退,連兒女都認不得,且合併有尿失禁、步態不穩而反覆跌倒的症狀,經檢查確認為典型「常壓性水腦症」。
常壓性水腦症 易有短暫性失智
負責收至此患者的衛福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善傑表示,常壓性水腦症,若是不治療,恐會日益嚴重,除了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外,也會提高家庭經濟負擔,建議可透過手術改善症狀。
臨床上,水腦症一般分為「阻塞性水腦症」,及「交通性水腦症」,前者為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受阻,引起腦脊髓液囤積於腦室內無法排出而造成水腦,可因腦腫瘤或出血等造成。
後者則起因於腦脊髓液分泌太多或吸收過慢,其中包含「常壓性水腦症」的病患,最主要的表徵為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然而,許多老年人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忽略治療。
劉善傑醫師(如圖)強調,常壓性水腦症是一可以治癒的疾病。(圖片提供/衛福部南投醫院)
舉步維艱 常壓性水腦症與巴金森氏症不同
劉善傑醫師強調,常壓性水腦症患者走路步距小,有如腳被地板黏住般,踩著碎步往前衝,有些患者會因此被誤診是巴金森氏症,但實際上巴金森氏症患者係以抖動、僵硬為主,而常壓性水腦症患者通常不會抖,而是以「舉步維艱」為最重要表現。
目前常壓性水腦症以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使用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於腦室及腹腔各開一個小傷口,從腦室,以及腹腔間放置引流導管,使多餘的腦脊髓液能排至腹腔,可明顯改善病灶。
相較於傳統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好處在於免除腦部開刀風險,只需將可調壓式的壓閥門埋在皮下,細引流管放入腰椎脊髓腔內,使過多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引流效果也相當優異。
不過,目前此手術使用的腰椎腹腔引流管,以及可調壓式的壓閥門,尚未通過健保給付,因此治療前可與主治醫師溝通,評估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
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如果能在腦神經被壓損前,及時引流腦脊髓液,患者步態不穩等症狀,多能得到大幅改善,但若病程拖太久,手術效果將跟著大打折扣,增加日後復建困難。 來自群組: ♨ 秋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