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0|回復: 0

[海外旅遊資訊] 遊世界/享無錫風光~ 在園林裡看太湖山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8-13 12:3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kinhwa 於 2014-8-13 12:35 編輯

遊世界/享無錫風光~ 在園林裡看太湖山水…

太湖到無錫境內形成了一個大水灣。湖東岸,由黿頭渚領銜,有12個山渚伸突在湖上,統稱『湖東十二渚』,湖西岸是沿湖的18個山灣,叫作『湖西十八灣』。這兩翼的層巒疊嶂撐起了無錫的太湖骨架,讓煙波浩渺有了景深,形成翠濤出沒、拔地插青的美景。在山腳下、水岸邊散落著的園林,用亭台竹木裝點了山水。在這些園林裡看太湖,移園換景,不是一覽無餘的蒼白,而是有了婉轉的層次,又有造園的軼事、名人雅士流連其中的文墨痕跡,仿佛打通了時空隧道,有一種美景長在、時光駐留的意境。

寄暢園:真山水裡做文章
根據三聯生活周刋報導,選擇寄暢園作為起點,是因為在世俗層面上,這是無錫美景裡最為風光的名頭。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整整100年間,康熙、乾隆皇帝各有六次南巡,七次駐蹕寄暢園。乾隆在《惠山園八景詩序》中寫道:『江南諸別墅,惟惠山秦園最古,我皇祖賜題「寄暢」。辛未春南巡,攜圖以歸,肖其意於萬壽山之東麓,名曰惠山園。』他不但流連寄暢園,還按照寄暢園的造景理念在北京仿造了一座。

寄暢園的外觀並不顯赫,低矮窄小的大門同惠山古鎮上其他粉牆黛瓦的古建築沒什麼區別,如果不是被帶領,甚至容易錯過。園林專家沙無垢卻告訴我,這門造得很講究,它是一間穿堂的窄長房廳,專業講法是轎廳。江南的官僚富豪家裡,轎夫不進門,而是把轎子停在轎廳裡,主人、客人全在這個門廳裡上轎和出轎。不用敞闊的門楣,轎廳的設計就足以顯示出寄暢園應有的規制。

一邁進園子,立刻陰鬱下來,古樹遮光蔽日,牆上和地上有斑駁的印痕,長著青苔。這是時光日積月累的痕跡,也是新園林無法仿造出來的古韻。迎面的大堂掛著『鳳谷行窩』的堂匾,這是寄暢園最初的名字。在接近500年的時間裡,它經歷了分拆與合並、荒頹與重修,格局沒有大的變化,可建築已經更迭過幾次了。我所站的大廳是雍正年間被分割出去修建的貞潔祠,所以欣賞寄暢園,重點不在這些古建築,而是通過堆山理水的設計造出的景致和意境。
大廳旁邊一個小庭院是寄暢園舊有的設計,庭院的正中是一方碧綠的小石潭,周圍堆著嵯峨的假山,有矮樹植在岸邊,又倒映在水池裡。對照明朝人寫的《寄暢園紀略》,此處是『石徑欹斜,小池清映,落落虯松』。庭院的回廊裡遊人穿梭,人聲鼎沸,可是面對著數百年不變的園景,生出一種穿越時空、摒棄一切雜音的幽靜感來。

在古小的庭院裡沒有多作停留,它只是一個清新的小品,寄暢園最為稱道的景致是從一座叫案墩的假山開始的,案墩假山的歷史比寄暢園還要早。在明朝,隔壁的惠山寺曾經遭遇大火,主持修建的官員認為是風水中缺『青龍』的緣故,就在寺院的青龍位上,用石塊堆砌了一個案墩。這一塊地後來連同案墩賣給了第一代園主秦金,就是寄暢園的基址。

在第二代園主手上,案墩改疊成假山。疊石為山是元代以來造園的文人趣味,用造型奇特的石塊堆疊出一幅山水畫卷來,需要有藝術家的修養。秦家人當時對這座假山一定很得意,專門作詩表達鑒賞假山的審美情趣:『為愛真山築假山,煙巒雲蹬可躋攀。而今真假都忘卻,聊與衰遲寄散閒。』詩中『而今真假都忘卻』雖然聽起來誇張,卻說出了寄暢園的造園理念『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江南大學園林設計副教授昕一平告訴我,建園子,選址對了就成功一半。平地造園是非常吃力的事情,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要堆出來。蘇州園林的好在於,它的假山假水非常精巧雅緻,而寄暢園跟蘇州園林最大的區別是,它選址在惠山腳下,沿著地勢而造,讓自己的假山看起來像惠山的餘脈。這是造園理論里的『借景』,通過假山借景真正的惠山,把秀美的山色引入園子。
有了真山的元素,就缺不了真水,寄暢園的水大有來頭,是被陸羽列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水的支脈。沙無垢告訴我,明朝時,寄暢園第三任主人秦燿用暗渠把泉水引到園中,利用高低落差,把流泉化作三疊,然後形成澗流隨勢而下,又在注入水池錦匯漪時形成飛泉水景。他還寫詩來描述當時的情形:『淙淙乳泉落,澗道石林幽。尋聲窮其源,杖履多已休。』


        太湖三山遠眺。

我從假山的開合處走進去,是一條狹窄的通道,兩邊是高聳的石壁,一開始不得要領,不知水會從何處來,只聽見淙淙的水聲帶著回響。低頭一看是石壁下半部有一個伸出來的凹槽,水從凹槽流出落到石壁根部的水澗裡,再隨著通道的地形快速流走。頭上有綠蔭,兩邊又怪石嶙峋,再加上清脆的水聲,真有一種正在穿越幽深山谷的錯覺。這條山澗是傳世名作,出自擅長疊石造景的江南著名造園師張漣之手。清朝初年,秦家聘請張漣改建寄暢園,他隨著澗流重新疊石,還把明朝時注入錦匯漪的飛泉改為暗流,讓水形收斂,收斂後聲音卻清脆動聽。乾隆皇帝曾經手書『玉戛金樅』賜予秦家,說的就是這流泉撞擊假山形成的擊玉撞鐘的聲音。

走在前面的沙無垢在一塊看似自然凸起的山石前停住了腳步,指給我看:這個堆疊讓通道驟然變得更窄、更幽,以為到了盡頭,可穿過最窄處,通道突然一折,還沒等反應過來,眼前就豁然開朗,一片寬闊的水面就在腳下。沙無垢又讓我抬頭看,有一山映入眼簾,山上有古塔,是錫山的龍光塔。他告訴我,行家講藏景,景藏得越深,境界越大。穿過曲折幽長的山澗,看到水面已經很欣喜,又借到了錫山龍光塔的景色。藏景和借景結合在一起,這是寄暢園的又一個妙處。

腳下的大水池叫錦匯漪,是寄暢園的中心。它的西岸是案墩假山,東、南、北方向,亭台廊榭臨水而建。站在水面的平橋上,感覺異常寬闊。沙無垢說,這是精心設計的結果。修平橋而不是拱橋親近了人和水的關係,讓水顯得很滿。水的邊緣、回廊之下,做成了山洞的樣子,水流進假山洞裡,看不見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讓水沒有盡頭,就顯得水很大。康熙皇帝賜給秦家的題句『山色溪光』、『松風水月』說的就是錦匯漪的景色。

錦匯漪像一面大鏡子,把假山、亭廊、古樹、鮮花全部倒映其中,是遊覽寄暢園的高潮。明朝的《寄暢園記》裡寫到此處的樂趣是『載酒捕魚,往來煙柳桃雨間』。秦家人愛聽昆曲,園子裡有家班,興致好的時候也會在錦匯漪的橋上唱戲。如今我們遊園,景色還在,雅緻卻遜色不少,只有如畫的風景供我們欣賞。

錦匯漪邊上有三面環水的水榭『知魚檻』,它取的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典故。站在裡面低頭觀魚,抬頭隔水眺望,假山成了仲介,把惠山山景借進園裡,明明人在園中卻有坐在山中的感覺,視野一下子就開闊了。案墩假山蔓延進錦匯漪的狹窄石路是鶴步灘,它是一處散步的好地方,錦匯漪的醒目熱鬧就在眼前,站在石灘上卻一徑通幽。乾隆四十九年,跟隨乾隆南巡的嘉慶皇帝被它的景色打動,寫下『名園正對九龍崗,鶴步灘頭引徑長』的詩句。
走到錦匯漪,寄暢園的景色就看了大半,仔細想來,園子的面積並不大,可總感覺是跋山涉水、穿越時空而來,看見寬敞的水面,才長長地出一口氣,這大概就是造園者匠心獨運的結果吧。


        無錫梅園春色。

來自群組: ♨ 秋居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1-27 12:16 , Processed in 4.54270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