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位,平均每1.2小時,就有1名新增洗腎患者,推估慢性腎臟病第3期至第5期病人,更高達115萬人,超越糖尿病的百萬人口,儼然成為新國病。醫師強調,早期發現與治療很重要,65歲以上老人、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或有腎臟病家族史者,應每3個月檢查腎功能,以確保自身健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江守山醫師指出,全台約1/8民眾為慢性腎臟病患,約270萬人,因初期「既不痛,又不癢」,直到惡化,卻挽不回腎臟機能。而腎臟病和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會有「共病現象」,主要是血糖、血壓都會影響腎臟排泄廢物及平衡水分的功能,而血脂控制不好,也會造成血管壁的傷害及病變,因此三高民眾,平常應控制好疾病,降低對腎臟的傷害。
馬兜鈴中草藥易腎臟衰竭
新光醫院目前有600多位尿毒洗腎病人,其中約20%是因亂吃藥所導致的,大部分的人因為身體出現小毛病,私自購買坊間偏方如補肝丸、補腎丸、大補丸、減肥茶等服用,結果因藥物成分不明,最後淪為洗腎命運。
特別是含有「馬兜鈴」的中草藥、活血化鬱的「天仙藤」、利尿的「關木通」、治胸悶的「青木香」,或是治關節炎的「廣防己」,長期服用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引發上皮細胞癌;根據統計,洗腎病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0倍到40倍,洗腎2年以上,就有可能致癌,民眾不可不慎。
5大招防慢性腎臟病
第1招:控制蛋白質攝取
腎功能不佳的人,要延緩病情惡化,在飲食上最好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這樣才可減少尿毒的產生與累積,延緩腎功能的衰退。提醒民眾,減少蛋白質攝取後,需在醣類及油脂攝取上增加,醣類攝取可占55%至65%、油脂占30%至35%,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熱量維持體能。
第2招:控制血糖與血壓
血糖、血壓過高都會影響腎臟功能。血糖過高會導致血管及大血管的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建議糖尿病患者飯前血糖應低於110mg/dl;飯後血糖低於140 mg/dl,糖化血色素低於7.0%,才能預防腎臟病找上門。而血壓過高會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建議病患,最好把血壓控制在收縮壓低於130mmHg以下,舒張壓低於80mmHg以下。
第3招:適量喝水勿憋尿
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建議患者每天要喝足夠的水,有尿液要上廁所,避免腎結石的發生。另由於慢性臟病患者常會有少尿的情形,建議患者,喝水量為前一天的尿量加上700c.c。尿量少的患者,不能喝過多的水以免引發水腫,若是口渴則嚼口香糖或口含冰塊,用水漱口再將水吐出。
第4招:勿亂吃止痛成藥
台灣洗腎人口每年增加率為12%,高居全球之冠,有研究認為,這跟長期濫用「混合型」止痛劑有關;不管是濫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或乙醯胺酚類(如普拿疼)的止痛藥,都有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衰竭;這種止痛藥不但會引發腎臟病變,必須終身洗腎,如果長期服用,還可能引發癌症。
第5招:應養成規律運動
腎臟病患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動,這樣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日後想要恢復以往的體力,需花費數倍以上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所以維持適當的運動有助體重與血壓控制,避免疾病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