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回復: 0

頭痛、步態不穩,腦瘤有6大警訊 提早發現治療是關鍵!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23 07:4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頭痛、步態不穩,腦瘤有6大警訊 提早發現治療是關鍵!
   
                                               一般人談瘤色變,更何況是長在腦袋裡的腦瘤,每遇上此類病患,所得到的反應不盡相同,但心裡所想的唯有怎麼辦?會不會殘廢,甚至死亡的恐懼感,有些人選擇逃避,放棄治療。故筆者希望藉由以下內容能給廣大的讀者對於此類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以期達到早期診斷,完整治療,減少遺憾之功效。



何謂腦瘤

腦組織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而生成瘤塊,佔據了腦部有限的空間或侵害正常腦組織,不論腫瘤是良性或惡性,只要成長到一定大小,便會壓迫到腦部重要區域,造成神經功能的異常,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影響。腦瘤的名稱是根據它的生長位置及腫瘤細胞組織命名。

致病因子

對腫瘤形成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與遺傳、環境、物理、化學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據研究發現從事某些特定工作的人比較易得腦瘤,而有些危險因子會增加腦瘤形成的機會。如加油站工人、橡膠工廠員工、藥廠員工、化學藥劑、防腐劑處理人員都有較高機會罹患腦瘤。另研究人員也在探討遺傳及病毒於腦瘤扮演之角色,而在臨床上常被病患問及頭部外傷與腦瘤應無直接關係。

大多腦瘤病人都找不出明確的致病因子,或許此類疾病是由多因子共同造成。當然,對致病因了解愈多,愈可能找出更多預防與治療的方法,目前我們能確定是腦瘤不具傳染性。腦瘤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但好發生於3-12歲小朋友及40-70歲之成人。



盛行率

腦瘤的發生率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統計中,約為每十萬人口有4-5個病人。台灣原發性腦瘤的個案數一年約為1,800至2,000例,其中約有一千四百例死亡。轉移性腦瘤隨著癌症病患的增加,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發生率約為原發性腦瘤的十倍。腦瘤年發生率約為十萬人口五至十例,因此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計,一年即會有約1,000至2,000新病例發生。

常見腦瘤的發生率以「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astoma Mutiform)為最多,約佔38.2%,其次是「腦膜瘤」(Meningioma),約佔13.4%,「轉移性腦瘤」(Metastatic)也就是癌症擴散到腦組織約佔l0.6%。

腦瘤的類型

根據來源可分為原發性腦瘤 (Primary),轉移性腦瘤(Metastatic):原發性腦瘤中又以神經膠瘤(Glioma)最為常見,約占所有近半(43.9%)的數量:包含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星細胞瘤(Astrocytoma)、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orcyte)與室管膜瘤(Ependymoma);神經膠瘤幾乎都是惡性的,尤其好發於成人的神經膠母細胞瘤以及小孩的髓芽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其惡性程度特別高。

其次為源自於蜘蛛網膜的腦膜瘤(Meningioma),約佔17.2%,較常發生在婦女身上,絕大部份屬於良性腫;腦下腺瘤(Pituitary adenoma)佔8.6%,神經瘤(Schwannoma)佔7.0%,其他如先天畸胎瘤(Harmatoma)、血管瘤(Hemangioblastoma)則佔少數。而轉移性腦瘤則是指由腦部以外的癌細胞轉移來約佔10.1%,大多來自於肺癌、乳癌,腸胃道與泌尿系統之癌細胞轉移,這就是一般所說的第四期癌症。



腦瘤的六大警訊症狀

腦瘤的症狀是依據病灶的大小,位置及分佈的型態而定。

初期腫塊效應不明顯時,可能僅偶有頭痛,或依影響區塊造成偶發性的神經症狀如:

1.視力聽力受損,2.肢體無力,3.痲痹,4.行動笨拙,5.步態不穩,6.臉部肌肉無力或口齒不清,隨著腫瘤的體積增加或對其周圍組織的侵犯,前述症狀可能會從偶發轉而持續出現。腫瘤亦會造成腦水腫或腦組織傳電異常引發癲癇。有時也會因為阻斷腦脊髓液的循環產生水腦。

中晚期更會因顱內壓升高引發劇烈頭痛,嘔吐、吞嚥困難,甚至意識障礙等神經急症。有些長在額葉的腫瘤會造成人格,行為異常,性格改變等症狀有時會被誤以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診斷

依據病人臨床症狀及病史、家族史,並配合完整的神經理學檢查,可大致推測病灶的位置即可能性,在經影像檢查來確診。在針對懷疑的腦瘤病灶通常會使用的影像檢查包括:

顱骨X光檢查:可顯示某些腫瘤在顱骨變化(侵蝕或增生)

電腦斷層掃描(CT):在疑似病案中最常使用之檢查,檢查時間短,方便性高,可快速地得知顱內的概況,包括:腦實質是否有出血、偏移或不正常陰影、水腫等,若有異常則再配合磁振造影(MRI)。

磁振造影(MRI):目前診斷腫瘤最常使用的檢查,本身對人體無害。敏感度高,可清楚的判斷腫瘤的形態,位置及與週邊血管,組織的相對關係,對於治療提供極其重要的資訊。

腦血管攝影:不是常規,僅針對某些血流支配豐富的腫瘤之術前輔助。

PET:早期臨床應用研究上,實際是先對腦部的功能影像作開端,由於腫瘤利用葡萄糖比率遠超過正常的細胞,因此測量腦內細胞的葡萄糖利用狀態,可以分辨出腫瘤與正常細胞,一如其他部位之利用FDG,可作為人體腦瘤細胞的偵測、分期、以及作為復發腫瘤或放射治療壞死的分辨。



治療

評估是否要治療有很多因素,包括大小、病理形態及位置,甚至病人的年紀和健康狀況。原則上有症狀之腫瘤不管其為良性或惡性皆須接受治療,以解除神經功能異常及後續的輔助治療,有些意外發現的小型、良性腫瘤則可持續觀察追蹤。

治療的原則,不外乎病理的取得及神經減壓這兩個重要概念。治療的方式包括:傳統的開顱手術、放療或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也就是加瑪刀及電腦刀。開顱切除腫瘤是最常用,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除了可取得組織病理外,直接移除腫瘤可達到有效的神經減壓及控制腦水腫,以利神經功能迅速恢復。放療則是在惡性腫瘤切除後的輔助治療,同時倂佐以全身性的化療或標靶治療。在某些深部或重要功能區無法以手術切除之腫瘤則可考慮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來控制。

預後
預後之好壞,端看腫瘤之惡性程度:良性腫瘤且能全部切除者,預後最好,不能全部切除者,預後次佳。惡性腫瘤能作大範圍切除,且對後續需放化療有反應者,預後尚可,只能部份切除者甚至只能切片者,預後最差死亡率高。

而神經機能障礙是否復原,端看腫瘤是否已造成腦部的破壞,如果損害不多,手術後經復建自會復原。如果腦部損害不少,則可能有程度不等之殘障。

預後與是否接受長期且完善的復健有關,復健越早介入,預後越好。預後與病人身體狀況亦有相關,身體強壯者一定比虛弱者良好。所有良性腦瘤無論是否全部切除,每年都應接受腦部的追蹤檢查。惡性腦瘤則每三個月就應接受檢查(腦斷層或磁造掃瞄)。

結語

早期診斷,完整治療,是控制疾病的最高原則。若不幸得到腦瘤,切勿驚慌,只要與醫師根據實際狀況,制定出完整治療計劃,配合治療團隊大部份都可獲得控制。

現今開顱手術已不若傳統方式龐大、耗時長、恢復慢讓人怯步,高階顯微技術配合術中導航儀,腦內視鏡及超音波腫瘤震碎機(CUSA)已可使腦瘤手術微創化,除提高全切除率外,降低神經損傷並大幅減少失血量及縮短手術時間,以利病人能更快速的復原。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8021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4-11-13 18:02 , Processed in 1.17156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