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回復: 0

藥物產生的皮膚過敏致死率高達四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3-31 00: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藥物產生的皮膚過敏致死率高達四成


namtipStudio/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宏軒

皮膚過敏一般而言可能都認為是小疾病,造成皮膚發癢、紅腫,多半有的人覺得去買個藥膏可以解決。但皮膚過敏千萬別小看。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膚過敏,往往會有造成很嚴重的健康危機。台灣每年有上百人因藥物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導致全身潰爛、死亡率達40%,至今無有效療法。

慶幸的是,根據中央社報導,長庚團隊耗時5年找出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有效降低死亡率,成果登上國際期刊。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近百例因藥物引發嚴重皮膚過敏的病患,其中多達6成是「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

皮膚會產生大面積水泡

藥物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的特定免疫細胞會攻擊自己的皮膚和組織,造成皮膚大量破損、導致組織受傷,皮膚產生大面積的水泡、潰爛。造成人體水分大量喪失,死亡率高達30%至40%,另有20%會有嚴重的眼睛後遺症、甚至失明,至今並無有效治療方式。只能用全身性類固醇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

鐘文宏說,全身性類固醇藥物是醫界普遍選擇的治療方案,類固醇雖然可以壓制症狀,但可能引發感染、消化性潰瘍、高血壓、高血糖等併發症,兒免疫球蛋白治療,但這種藥物價格昂貴,短短3、4天就要價新台幣3、40萬元。

長庚團隊的新發現

長庚研究團隊耗時5年,發現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發作時,患者血中的「腫瘤壞死因子」(TNF-a)會顯著上升,因此嘗試利用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anti-TNF-α)治療。從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測試了96名SJS、TEN病患,比較傳統類固醇治療和生物製劑對於病人的皮膚癒合和降低死亡率的療效,發現生物製劑可降低約一半死亡率,並且可縮短患者皮膚癒合時間,還能大幅降低腸胃道出血的嚴重副作用,研究結果2018年3月刊登在國際知名的「臨床研究期刊」。

不過儘管新藥問世,鐘文宏醫師提醒,藥物過敏還是要早點發現,最好如果服藥後出現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到水泡等,應趕快停止使用的過敏藥物,立即就醫,提早治療。

參考資料:中央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9 05:19 , Processed in 0.02310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