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回復: 0

秋養陰潤燥 多食酸少食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0-30 13: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養陰潤燥 多食酸少食辛


以中醫的概念,金曰從革,剛容相濟,秋天雖是收穫的季節,但也代表沉降、收引、收斂之意,頗有肅殺之氣。

食療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以新鮮、清淡易消化為原則,盡量選擇「養陰潤燥」之品為宜,以及把握「多食酸,少食辛」的季節食物特性,再依個人體質情況,適時多食甘、淡滋潤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與補土生金法同),可預防口渴咽乾等燥症。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腸。」多吃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品,以益胃生津。另一個需注意的飲食原則是,「多食酸,少食辛」,因酸能收斂肺氣,辛主發散瀉肺氣,秋主收斂,宜收不宜散,因此辛辣之品宜少食,如蔥、生薑、蒜等;尤其氣虛之人更是不宜。蔬菜則宜多食帶酸味蔬果,如百香果、奇異果。總的來說,以低脂肪、高蛋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的食材為主,如魚、瘦肉、家禽、蛋、豆類製品、胡蘿蔔、冬瓜、豆類、菇菌類、紫菜、海帶等都不錯。

秋季養生以潤燥為主,自然離不開「潤肺滋陰」、「補肺氣、滋腎陰」的原則,秋三月內應於肺,在人體五臟之中,「肺主一身之氣」,秋天最宜養肺,如肺氣不足(氣虛),就會動則喘,氣息無力、言語低微、喘咳無力等。

肺氣虛宜多運動及深呼吸,以增強心肺功能。除之前提到的滋陰藥、食療外,還可加強補氣藥,如人參、黨參、黃耆、西洋參、沙參、太子參、山藥、四君子湯等。

練氣也是強壯肺氣的方法,呼吸練氣法有胸式、腹式、閉氣法三種。練氣時陽虛之人要多呼吸陽氣(陽氣主要來源是太陽、其次如夏天、東方、南方、中午、高處、向陽處等);陰虛之人要多呼吸陰氣(陰氣主要來源有月夜、冬天、北方、西方、夜晚、低凹處、河邊、山林、背陰處等)。

秋天除了要養肺氣以外,更需滋腎精,所謂「肺主吸氣,腎主(入)納氣」,肺的呼吸功能需要靠腎的協助,只有腎氣充盛時,吸入之氣才能順降歸納入腎,如果腎氣虛不能納氣,就會形成氣浮在上不能氣歸丹田(吸氣不深),就會形成呼吸無根,出現呼多吸少,動輒氣喘。「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補肺腎可選用胡桃、人參或西洋參、蛤蚧等藥。

多喝水對抗燥性

秋天陽消陰長,是順勢養陰的最佳時機,秋天最簡單、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多喝水」。秋天主燥,燥邪的特點是乾燥,所以多喝水可對抗大地的燥性。

其次是利用自然環境吸收陰氣,如多接觸地氣(赤足踩地),天陽地陰地本就屬陰氣,多赤足踩地可以多補充人體陰氣不足。

再則是選對時間深呼吸,最好以夜晚為佳,大自然晝陽夜陰、日陽月陰,陰虛之人最佳的時間宜選在夜晚,以吸入天地至陰之氣。地點以山林、海邊、湖旁、河畔最佳,最好能面向北方,所謂「南陽北陰」,因為北方式產生陰氣較多的方位,假如能選擇低凹之處更好,所謂「陽主氣升,陰氣主降」,高處為陽,低處為陰,越是低凹處陰氣越濃,峽谷是陰氣最濃之處,舉凡水邊,夜晚、低窪之處都屬陰,對於陰虛體質的人都是做深呼吸的最佳地點。

秋季容易是「秋悲」的季節(情志為悲),也是憂鬱症容易發作的時節,秋天涼冷容易使人精神和情緒上出現波動,老年人及虛弱之人常表現出體倦乏力,不愉快,頭暈、失眠、心悸、怔忡、易激動、情緒不穩定等,因此,應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氣,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要以平和及平常心對待一切事務,常和家人及老朋友談心、聊天、散步,多參與團體活動、保持活力,使心情愉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25 13:40 , Processed in 0.0274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