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2|回復: 0

Dr. google也可以當醫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0-15 00: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r. google也可以當醫師?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就診前通常會先上網查詢相關資訊

因為網路的普遍,資訊透過網路快速交流,因此從網路上取得醫療與健康相關資訊非常方便容易,民眾常使用網路搜尋包含疾病、症狀以及治療的資訊。但在過去認為這樣求診前透過Google搜尋資訊,若沒有判斷的情況下全盤接收,對於就診當下帶來許多不便、甚而對醫生而言是種威脅。

然而,網路資訊的正確性仍有爭議,且對於病患的就醫行為影響仍屬未知,這篇在比利時的研究,透過718位民眾參與,採用問卷並以李克特(Likert scale)量表測量,評估參與者的行為與感受。受試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約40歲,每天至少使用網路一次,與一般科醫師諮詢的頻率一年至少一次以上。年紀較長者,在與一般科醫師會診前,會先行上網搜尋健康資訊;在年輕族群方面,透過網路搜尋資訊後會更加擔心其狀況。

另一重要發現,較常使用網路搜尋醫療健康民眾者,比較不會去就醫,也比較傾向在沒有一般科醫師建議下,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但是這樣的行為有正反評價的爭議,也視不同疾病或症狀有所差異,這樣的族群有什麼特徵,是否與其居住地區環境、文化或生活習慣有關?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

整體而言,一般科醫師普遍認為在就診前先行上網查詢資訊的行為是正面的效益,可能有助於醫病的信任關係,但也因為人們對於資訊的需求與對網路的依賴,在醫療或健康資訊尚需要更審慎的參考使用,網路資訊的正確性與個人化適切性相當重要。例如,MedicineNet 或其他病友團體社群網站有許多不同疾病患者分享自己的經驗,也針對不同疾病與常見症狀定義及解釋,這樣同病相憐的心理作用促進彼此信任感,在接受訊息的同時,也會將自身經歷告訴他人,有互相學習及支持的作用。在茫茫資訊海中,找到與自己最相符、相近的人,那可能才是網路資訊爆炸世代下,眾所期待的資訊。

未來慢性病管理發展潛力

因為透過網路搜尋健康訊息的群體越來越多,醫師除了可以從旁指導如何從網路獲得正確所需的資料作為參考,未來,尚可以從資料處理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客製化的服務反饋方式,給予更貼心專屬的提醒及預防功能。

延伸閱讀

1.文獻來源: Riel, N.V., Auwerx, K., Debbaut, P., et al. The effect of Dr Google on doctor–patient encounters in primary care: a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Published online May 17,2017.doi:10.3399/ bjgpopen17X100833.

2.文獻來源:Fox S. After Dr Google: Peer-to-Peer Health Care. Pediatrics. 2013; 131(4): 224-225.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2-26 04:02 , Processed in 0.0270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