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8|回復: 0

高度近視別輕忽 當心這些眼疾找上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4-28 14:35: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高度近視別輕忽 當心這些眼疾找上你…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近視不只是視力模糊!國外研究發現,近視者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的風險較未近視者來得高!22歲的林先生,因兵役體檢時,雙眼近視達1,200百度,而轉至門診接受複檢。沒想到竟發現,左眼視網膜上有一個視網膜撕裂孔伴隨局部性視網膜剝離。所幸,發現即時,治療後已無大礙!

近視不只是視力模糊!國外研究發現,近視者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的風險較未近視者來得高!
近視潛在併發症多!600度高度近視者更要當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穎正表示,近視是全世界最常見的視力問題,這個情況在東亞地區尤為嚴重;而我們所在的台灣,更以高達42%的近視比例,在世界排名當中名列前茅。
儘管近視會帶來種種生活中的不便。但是,由於近視本身不痛不癢,透過配戴眼鏡即能改善;再者隨著各式隱形眼鏡的引進、角膜塑型片的發展,以及雷射屈光手術的普及,近視似乎已經不再是甚麼令人擔憂的情況。
不過,近視並非這麼簡單的一回事!林穎正醫師指出,近視除了造成視力模糊之外,更可能合併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視網膜退化與剝離等併發症。若未早期發現並加以治療,嚴重恐導致視力永久損失;而這些併發症又以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最為常見。

以原發性視網膜剝離而言,根據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報導,近視是唯一具有顯著意義的危險因子。
高度近視者注意!研究:青光眼、視網膜剝離機會大
為什麼近視有這麼多的潛在風險呢?林穎正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近視會導致眼軸增長,造成眼球結構產生變形所致。尤其是隨著近視度數越來越深,視網膜不但會越變越薄,眼睛內部的細微血流供應也會漸趨不足,因而容易造成神經退化或是其他的併發症。近視常見的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飛蚊症、視網膜裂孔/剝離,以及青光眼等。
以原發性視網膜剝離而言,根據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報導,近視是唯一具有顯著意義的危險因子。就以輕度近視患者來說,其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會較沒有近視的人增加4倍;而高度近視患者的發生機率更是增加到10倍之多;而超過一半的非創傷性視網膜剝離都與近視有相關性。
至於近視與青光眼之間的關聯,也已經被許多研究所證實。事實上,根據過去英國進行的調查顯示,低度近視患者發生青光眼的機會是正常眼的1.3倍,高度近視則增加至3.1倍。而在澳洲進行的Blue mountain eye study也顯示低度近視與高度近視患者發生青光眼的機會分別是正常眼的2.3及3.3倍。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眼科檢查有保障
不過,即便如此,林穎正醫師強調,無論是視網膜裂孔所引發的視網膜剝離或是青光眼,只要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絕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避免視力喪失,維持正常生活。

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至少應接受一次眼科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可能的病變。
預防勝於治療!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至少應接受一次眼科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可能的病變。此外,值得提醒的是,在門診中也常發現許多高度近視者以為做完雷射手術後,眼睛就恢復到沒有近視的狀態,也不會有近視相關的併發症。
雷射近視手術只能改變角膜弧度和厚度,並不會改變眼軸、視網膜的結構。因此,近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並不會因為雷射近視手術而減少,仍需定期接受檢查。
來自群組: ♨ 秋居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4-9-27 19:20 , Processed in 0.02897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