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懂事,跟著大人到餐廳吃飯或喝喜酒,總覺得提供濕紙巾的店比較高級,偶爾被爸媽帶去高檔餐廳或飯店,看見餐桌上會提供擦手巾和口布,我反而以為那是不衛生的做法。年紀漸長之後,我對衛生的定義,有了新的詮釋。
我知道有小孩的家庭,幾乎都會買濕紙巾。在無法取得水源,不方便洗臉、洗手、洗屁屁的時候,濕紙巾一抽,媽媽馬上就能把寶寶清理乾淨,所以在家裡、車上、外出包包裡,隨處可見濕紙巾的蹤影。 寶寶長大以後,需要濕紙巾的機會減少,可是上館子用餐,也經常拿到單片包裝的濕紙巾。經常看見家長一拿到濕紙巾,馬上拆開來,往孩子的臉上、手上用力擦,彷彿這樣可以消毒殺菌似的,經過這番儀式,才放心讓孩子吃東西。事實上,大家都高估了濕紙巾的用途,同時低估了它的毒性。如果有選擇,根本不應該讓孩子用濕紙巾,尤其在餐廳裡,離開座位去洗個手並不難啊! 濕紙巾的材質大多數為不織布,顧名思義,「濕」紙巾當然含水,不過水是會壞的物質,也不是無菌,所以濕紙巾裡幾乎都添加了保濕劑、防腐劑、抑菌劑等;此外,為了達到清潔效果,會添加清潔劑、界面活性劑;為了讓紙巾看起來潔白又除臭,所以加了螢光增白劑、人工香料……,最後,小小一方紙巾充滿了多樣的化學物質,用它來擦拭,到底是越擦越乾淨,還是越擦越髒呢? 最常見於濕紙巾的殺菌劑是三氯沙(二氯苯氧氯酚)和酒精,最常見的保濕劑是丙二醇。三氯沙是環境荷爾蒙,雖然抗菌消毒力很強,但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還容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和氣喘;酒精是殺菌劑,揮發了就沒有效果,但使用後會讓皮膚粗糙乾澀。至於丙二醇,會對寶寶稚嫩的肌膚,或對敏感膚質造成刺激,甚至傷害腎臟機能。至於濕紙巾裡的防腐劑,以山梨酸鉀、安息香酸(苯甲酸)、苯氧乙醇最為常見——山梨酸鉀容易引發過敏;苯甲酸需透過肝臟解毒,所以肝功能不佳的人應盡量避免;苯氧乙醇會刺激眼睛,在動物實驗中,疑會導致腦部和神經系統受損。
如果使用濕紙巾幫孩子擦臉,很容易接觸到眼睛,至於擦手後,孩子又用手去抓食物,或把手伸進嘴裡,所有的化學物質就全跑進肚子了。如果可能,請盡量以洗手、隨身攜帶手帕等習慣來取代使用濕紙巾。 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時,我會隨身攜帶開發的「乾洗手」。它的主要成份包括百里香、茶樹、檸檬、尤加利、薄荷等天然有機精油,能抗菌消毒,並以食用級酒精調和,不含其他化學抗菌劑,萬一真的無法洗手,我也能安心提供給孩子,讓他們隨時保持雙手潔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