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類喜歡自尋煩惱? 但是人類又很會自尋煩惱,本來應該對好事心存感謝,因而覺得快樂,但是人類卻用一把有彈性的尺去衡量它,因而會覺得不快樂,因為人類的大腦不停地想把不穩定的世界變得穩定,所以大腦的判斷並非真正的快樂,反而取決於當時是用什麼來比較,因而決定我們怎麼看待一件事件或一個經驗。 例如老闆年終給你100元,你非常高興,因為你完全沒有料到會發獎金。但假設他告訴你要發1000元,後來改給100元,雖然你一樣得了100元,然而你會將100元與你「失去的」1000元相比,覺得很不快樂。 那麼,追求快樂是否很困難? 作者從生理與文化角度分析,提出快樂的確是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努力追求的。因為人類喜歡熟悉、愉快的做事方法如慣例,但是人類創新的本性會打斷我們穩定愉快的生活。 這種衝突在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女主角德瑞莎每天早上都給寵物狗凱倫寧一個麵包,它會把這個麵包含在口中,高興的走來走去,然後在德瑞莎與情人湯瑪士面前吃下去。 昆德拉寫道:假如凱倫寧是個人的話,它早就對德瑞莎說:「喂,我每天把麵包含在嘴裡日復一日早就煩死了,你難道不能想一些新的點子嗎?」這就是人類的問題了,人類是筆直往前走,而不是繞圓圈的,所以人類無法快樂,因為快樂是渴望著每一件事重複發生。 品味簡單的快樂 心智是個奇怪的東西,會記得不尋常的事,卻忽略了一般的事,例如去注意飛機失事,卻不注意每天全世界有四千多次飛機安全起降;我們只記得生命中的大事,而這些大事通常是極端正面或負面的。所以當我們回顧一生,會誤認為快樂是建築在那些重大的事件上,而忽略了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上的小事。 而且人類的情緒會搖擺。有個研究把一元美鈔放在地上,半小時後訪談這些撿到鈔票的人:「你的婚姻幸福嗎?」「你的車多久需大修?」等等。然後將這些人的回答與沒有撿到錢的人相比,結果這些人回答的婚姻比較快樂,車子的問題比較少。因為我們的心智會自動去投射未來,把現在簡單化,使每件事保持恆久。 不過,歐恩斯坦與索伯認為,人類雖不能安於現狀,但人們的創作衝動和安定需求並沒有真正的衝突,所謂快樂是指在追求新奇和耕耘原有的、熟悉的舒適中尋求平衡。 有一個心理實驗請受試者觀察自己的心情六週,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呼叫器,記錄他們當時的感覺和評定當時有多快樂。人們究竟認為有多快樂重要?還是有多少次覺得快樂重要? 結果很清楚:快樂是來自多次覺得很好,而不是短暫的大樂。很簡單的樂趣,晴天去外面散步一小時、帶狗兒去戶外賽跑、劈柴或做手工藝,這些加起來的快樂遠勝短暫的強烈感覺。 為快樂留個位子 所以,不要把你的一生押在大事上,比如中第一特獎、升總經理或賺了雙倍的錢。其實每天都有許多快樂的小事讓你高興,你得有時間注意鳥語花香、美味的食物、醇厚的友誼和有意義的工作。去想現在的快樂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做為緩衝,保護你不受悲傷的衝擊,也可以直接影響你的健康。 不要一直沈溺在你的缺點中,記住快樂在於縮短你的期待和你的自我評價之間的距離。你可以改變你的預期,或者更容易的是欣賞自己的長處。 生活中一定會有些決定、經驗是很困難的,如親人意外死亡、公司倒閉或合併、失業、房子遭法院拍賣、戰爭等等;然而我們用來強化的方式其實容易且愉快,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快樂計分(pleasure points)」,你就比較可以處理令人恐懼的事。 請在心中為愉快的事情保留一個最高的位置。 請常想上天對你的福澤。 那麼,你就會是一個常享快樂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