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 5278論壇 / 我愛78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3|回復: 0

[生活情報] 小孩吃發燒藥30分鐘不退?醫:有「這些症狀」立刻送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8-28 13:29: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小孩吃發燒藥30分鐘不退?醫:有「這些症狀」立刻送醫
d1707597.jpg
▲小兒發燒常嚇出爸媽一身冷汗,吃完退燒藥30分鐘還不退怎麼辦?(圖/達志/示意圖)
發燒吃藥後半小時還不退,衝急診?

「昨天去診所看過,說是感冒,剛剛量到發燒39度,吃了退燒藥半小時還是沒退,我就給他塞了肛門塞劑,過了半小時還是38度我就趕快帶來急診了」 媽媽焦急的說。

可以給他打針或住院嗎?
孩子掛著兩條鼻涕,正開心的洗劫我桌上的貼紙。
經過適當(約莫20分鐘的住院攻防戰)的衛教後,媽媽終於接受,帶著孩子回家休息了。
這類的事情在兒科層出不窮,家長們對藥物治療錯誤的期待,讓孩子的身體無端受到過量的藥物治療,立即產生的過敏等副作用不說,對孩子未發育完成的肝腎可能會漸漸累積成無法回覆的傷害。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藥物的吸收和作用:
通常藥物的給予有4種大類方式,一一跟各位介紹

1.口服、肛門塞劑:

最常使用,藥物進入腸胃道後先溶解,之後慢慢由腸道吸收,在血液濃度慢慢提高,經血液運送到目標位置(器官)後發生作用。
優點:「比較」不會引起立即的副作用。
缺點:吸收最慢、吸收速度受到腸胃狀況影響。
肛門塞劑通常會比口服效果快一點點,但差異不會太大喔!

2. 肌肉注射:將藥物注射於肌肉中,再擴散到血液裡。

優點:吸收速度比口服稍快,不受腸胃狀況影響,嘔吐腹瀉時常用給藥方式。
缺點:痛.... ,立即性副作用出現機率比口服高。

3.靜脈注射:將藥物直接注射於血管內。

優點:藥物可達到最快作用效果。
缺點:危險性大,易引起立即危險的副作用。

4.氣管吸入:用霧氣的方式,常用在化痰或氣喘治療。

由於孩子身體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且對於藥物使用的「經驗」上仍然不足,你永遠不知道這針打下去,孩子會不會立刻過敏性休克,因此在兒科中最安全適當的給藥方式仍然以口服給藥為主,必要時才考慮用肌肉或靜脈注射給藥。但就像上面所說,口服藥物效果出現受到腸胃道吸收等因素影響,不會如大家預期的快。

各種藥物吸收的速率又不同,平均來說大部分的藥物約1到2小時以上才會有效果出現,且大部分的感冒藥物都是用來減緩症狀,非使症狀完全消失,若病程尚未結束,藥效過了之後則症狀可能再度出現,如:發燒、鼻塞等,所以請不要因為無法看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就給孩子不斷的餵藥塞藥或要求打針住院,這樣不僅造成孩子身體上的負擔,也在心理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我相信很多孩子害怕看醫生都是這樣來的,每次進來還沒開始看就一直哭:我不要打針….)

所以到底吃過藥30分鐘沒退燒該怎麼辦?

1.確認你的孩子有沒有以下狀況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尿量大幅減少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頸部僵硬
●咳痰有血絲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2. 若:有(任何一項)不管有沒有發燒,立刻送醫。
3. 若:無,早早洗洗睡了~阿不是,是可以繼續觀察或用溫水擦澡,若孩子正在玩遊戲則不需打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 再次提醒您,回覆文章時請遵守下列重要回覆規則︰
  1. 回覆字數必須超過十個中文字以上。
  2. 禁止使用插頭香, 搶頭香, 搶第一, 第一名, NO.1, 坐沙發等無意義的回覆。
  3. 嚴禁草率敷衍的灌水回覆。例如: 推......, 頂......,11111111, good, push, thank you, 謝了, 好看, 謝謝大大, 感謝分享, 支持, 再來 等等。
  4. 禁止使用千篇一律的回覆或複製、引用別人的回覆。禁止使用不知所云的回覆,例如: 3q5ws9dmh。禁止使用中英文或符號組合字。
  5. 回覆文章必須與該主題有關,如有不符將以灌水處理。
※ 違反規則者,抓到輕者積分歸零,嚴重者封鎖IP。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 google 登入 facebook 登入 Line 登入

本版積分規則

舉報|Archiver|廣告洽談|5278 / 5278論壇 / 5278手機A片

GMT+8, 2025-1-13 19:55 , Processed in 0.02402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