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談談上「中式餐廳」的點菜原則。
基本上,我家很少外食,也不太把吃大餐當做慶祝節目。對我們而言,吃飯是很愉快的事,是全家人團聚、分享生活點滴的時刻,而且在先生和我的心中,「吃得健康安全」遠比什麼都重要,即使是粗茶淡飯,只要來源放心,我們也能享受食材的原始滋味。
現代人上館子,真的上得很頻繁,一遇到假日就去探索美食,一聽說有餐廳新開張就趨之若鶩,大家好像都立志要當美食評論家似的。喜歡吃、懂得吃是好事,然而外食頻率過高,便得承擔難以掌握食安的風險,這一點值得三思。
儘管中式餐廳是商務聚餐、喜慶宴客的首選,我們一家到外頭吃飯卻很少選中餐廳。孩子說過很可愛的話:「那有什麼特別?那些菜,馬麻都會做啊!」哈哈,小傢伙真是太抬舉我了。老實說,大菜我真的不行,可是家常菜,我選的食材既乾淨又新鮮,煮得也認真,所以口味還行。正因如此,孩子基於「出去吃就要來點特別的」,所以常把中餐廳摒除於外。
想嚐鮮的心情並非孩子才有,絕大多數人去餐廳,會盡量點在家不會做的菜,例如備料很麻煩、做法很繁複的手路菜,是最具代表性的選擇,像是砂鍋魚頭、佛跳牆、蜜汁糯米藕、通心鰻、九轉肥腸等,都很熱門。不過我的思維正好相反,那些又蒸、又烤、又炸、又滷,工序太多的菜色我幾乎不點,因為我知道,多種煮法混搭在一起,風險越大,我寧可選擇做法單純、能吃到食物原味、方便判斷食材新鮮與否的菜。
去中式餐廳,我點菜的第一個考量是「今天有沒有適合吃的魚」。通常我會點海魚,考慮到重金屬污染,我都盡量選擇3至5公斤重、污染程度較輕的中型魚。如果要點大型魚,像是鮭魚、旗魚切片,整片的直徑不要超過15公分,大約是女生手掌的長度;若是鱈魚,整片的直徑最好不超過20公分。
關於魚的料理,我以清蒸或魚湯為優先。有一道古早味「五柳支」,很多人喜歡,但我絕對不點,因為這道菜的魚必須先油炸,然後回鍋紅燒,含油量特別高;搭配的蔬菜,例如蔥和甜豆常有農藥殘留、筍和薑可能有漂白問題,最後,廚師會用太白粉勾芡,幾乎將我在意的問題都集中了。
我家不吃牛肉,所以到中餐廳吃飯,若要點紅肉,羊肉經常是首選。我覺得和牛肉、豬肉比較下,羊肉相對安全多了,這和羊隻的飼養要求有關,羊只吃草,而且住的地方要乾燥,水質得乾淨無污染,這些條件或多或少保障了羊肉的乾淨度。再者,羊肉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都很豐富,脂肪和膽固醇比其他紅肉低,況且老祖先認為,常吃羊肉可以滋補元氣、增強免疫力。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沙茶羊肉很美味,但我會幾乎不點這道菜,若點蔥爆羊肉,還會特別叮嚀服務生「請不要放沙茶醬和味精」,因為沙茶醬的成分太複雜,令我缺乏信心。
此外,中餐廳會提供一壺熱茶。台灣進口的茶葉很多,其中以越南為最大宗,因為擔心農藥和落葉劑,所以我幾乎不喝餐廳提供的茶,皮包裡甚至隨時攜帶茶葉,到餐廳請服務生提供熱水就行了。若是全家外出吃飯,我會帶上小油菊,請餐廳提供一壺熱水和少許冰糖,就能泡冰糖菊花茶給孩子們喝了。有人問我:「這樣不麻煩嗎?」說真的,一點都不麻煩,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