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3-6-26 13:30:31
|
顯示全部樓層
" U$ `, n( n6 P4 X% O& Q$ D' p' y: E8 @4 O( r- k
李輝的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臉色漲紅,呼吸粗重,幾乎立刻就想著坐下來按照“五行輪回訣”的行功方法修煉!! v) l/ A+ t) z8 C+ e/ x
: t' Z y8 V, q$ }
他太明白這功法的逆天之處了!這根本是把廢靈根變成超越天靈根的存在!也只有元昊真人這等狂傲之輩,才能創出這等逆天的功法!: c' j; Q9 h" Y/ t' B( f n
& q+ ]3 e( R0 k; p! A2 V
握著玉簡的手不停的微微顫抖,李輝仿佛看到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過了許久,呼吸才慢慢平復起來,李輝強忍著激動,將這個玉簡放下,又拿起一個玉簡,貼在額頭上。$ H$ H9 Y( p9 s7 j% B0 u2 c
/ n4 U$ l7 Y! [$ P K
“老夫一生癡心于劍道,少時從名家習劍,弱冠時已遠勝吾師,遂行走天下,博采眾家之長,更尋訪天下名劍客挑戰,至三十劍術乃大成……”。- g* ~0 `+ ]4 C
4 E& m" Q- }- N8 N0 B$ ]3 r這片玉簡之中卻是記載了元昊真人對于劍道的畢生所學。分為三篇:《御劍篇》、《法劍篇》、《心劍篇》。
- {& Y0 p0 `: T1 ~9 g8 `
8 T; s7 f: G; Q0 c《御劍篇》講的是如何用劍,融合了元昊真人數千年來對于劍術的理解和完善,采眾家之所長,根據自身的體會和經驗而成的御劍方法。6 l4 ]1 D1 M' j& h) Z9 D) Y
# d: |9 T* z' C4 ~' f, d3 S7 z元昊真人認為大道至簡,所謂劍術的最高境界“無劍”之境,說的并不是手中無劍,而是指對于劍術所有變化俱了然于胸,劍術不再拘泥于招式的變化,一劍即是萬劍,萬劍歸于一劍。8 Z' j& P9 N9 c3 N* O9 `* R
/ q2 h* R, j w
而要做到萬劍皆在胸中,不拘泥于一招一式的變化,則必須從一招一式練起,由簡入繁,再又繁入簡,然后萬劍歸一,劍與意想通,心到意到。, S# h7 @. ?2 Z! H5 W, A
, q. k( ?, E- `0 z7 X j2 s2 `$ N然而這還不是最終的變化,最終要達到,劍在意之先,意為至而劍已發。在對敵時,才能真正達到鬼神莫測、無跡可尋的境界。
# d T7 w T8 g- e' _' ~
. m5 C( A' j3 X, v元昊真人將畢生所學融為一百零八劍。9 j: d% H% N4 K6 Q V+ T
5 V& G- e2 P/ }% x
由簡入繁,第一個層次為三十六劍。將三十六劍變化全部融會貫通,則在這三十六劍的基礎上再生出變化,達到第二層次,學七十二劍。
3 r6 Y/ a+ f4 C2 {' Y
9 p+ [1 w) ~6 l9 ]' m% l七十二劍中的變化全部掌握之后,則進入第三層次,學一百零八劍。: n# i' x$ d% K: c6 X- C/ T4 W
: y0 j2 q5 E+ L% |等到一百零八劍學到極致,由一百零八劍衍生出萬千變化,再無可變的時候,則要去偽存真,將這一百零八劍再次凝煉為七十二劍,進入第四個層次。
: g9 W |- u5 {+ H5 N# ]) A4 A8 Q; n1 G% N8 l
第五層次,將七十二劍凝煉為三十六劍,第六層次,三十六劍,凝練為九劍,第七層次,九劍化為一劍,第十層次,進入無劍之境!
1 Y+ R0 u) j/ ~9 |" U7 O C
5 s" m1 {7 Y# d9 j, v元昊真人三十歲就達到無劍之境,世俗之中再無敵手。因為身體能量的局限性,再也無法突破。等到接觸到修真者,元昊真人才恍然大悟,無劍之境,不過是真正御劍之術的開始!
- q: ^$ ]6 y9 [/ z4 g" O
% V& G7 i; C% s( O; y0 m/ J# G修真者體內的能量跟世俗武者完全是天壤之別。世俗武者修煉到最高境界,即所謂先天之境,在修真者眼里不過是達到了修真境界最低層的煉氣期!
' S- f# r% V/ ]
+ t) Z+ D& M m0 t4 k8 m: [0 e/ F無劍之境,在先天境界確實已經再無變化,以世俗武者的功力,這已經達到了劍術的終極。8 [( b( ^5 X, `% [6 a' w. n; U
* N( w& B Y; u; C! p
而修真者吸收天地靈氣為己用,修到高深處,有移山倒海之能,改天換日之威。' ?, Y ^; R* i- s& m
4 i9 b& o3 u$ E1 V% |然而進入修真界后,元昊真人卻發現,修真者對于劍術頗為不屑,認為是世俗武者的雕蟲小技。在修真者眼里,世俗武者如螻蟻一般,任由其翻轉騰挪,舉手投足就可滅之。6 O, S5 j$ \9 Q0 i" |: ^
' t/ ~: Q, R3 }5 _. Z
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沒有用的。所以修真者摒棄這種雕蟲小技,追求更強大的力量,更高深的法術。8 _+ |& S" k2 I7 _& m4 V2 {$ F
2 | D2 u" @. v, T然而出身世俗武者的元昊真人卻認為,絕對的力量是相對的,在擁有同等力量的情況下,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 l1 a6 t3 {# `0 W: q+ K' [; K+ @) G" K
在元昊真人眼里,修真者的御劍之術,不過是用法力催動飛劍,野蠻粗暴地丟來丟去,偶爾有變化,也不過如頑童打架,隨手所為。. F* b, m# h. H% ]% }8 X, M$ N
/ I% E4 p0 n# b/ c7 p5 _: H0 Z' t) G所以元昊真人將自身對于劍術的理解,融合修真者法力神通,創立真正的御劍之術,才能橫掃同階修士,甚至越階挑戰。3 n3 ?: }8 _, {8 F: R9 K
& R! g/ s" o1 v$ f
《御劍篇》,講的就是如何把劍術與修真者神通結合而成的御劍神通。4 D" r0 q- |2 h4 |) u/ K+ C, X
; r( w; _( e3 y
李輝心中不僅暗嘆,這元昊真人果真是天縱奇才,行事不拘一格,方才成就這等令人驚嘆的御劍神通。6 N' B6 b7 ^( D- x0 F, Z! w
" A3 k- F& N. }. { B# A' Z6 B
《法劍篇》則是講述元昊真人對于劍器的理解。$ B2 `* K& Z: F
; e+ k1 p( k4 ]8 c: w7 N
劍乃至剛至堅之物,所謂剛柔并濟,講的當然不是劍,而是劍術。
$ q6 R1 l: m; n+ Z8 S$ T, M1 K$ l6 S2 x7 `; O7 }
世俗武者修煉劍術,到最后達到所謂“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境界,在元昊真人看來,只是一個笑話。- U( [& U: y4 ~+ ]2 k
# Y8 H3 ]+ m+ |8 H2 T' T" O
一個大漢面對一個兒童的時候,自然空手也能將兒童輕易打倒,而如果這兒童手中握著一把短刀,就有被傷的危險,如果握著一把長劍,則被殺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 W& u6 {& |' @- T0 D m
9 v- B2 g F1 N' d同理,一個達到先天之境的武者,面對比他實力弱很多的敵人當然可以輕描淡寫地“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如果兩個功力同等的人相對,一個人“飛花摘葉”去面對手執神兵利器的對手,那就是找死。* I1 |1 Z4 s6 I$ p, e9 L! W
. G _! P3 z a4 l# t6 O
元昊真人認為,任何武器,不過是對于本身力量的延伸和補充。而人力的提升永無止境,武器的提升同樣永無止境,放棄對于器物的追求,等同于猛虎把自身的鋒齒利爪斷掉。
# `9 m# } `) x9 Y6 B) t5 b8 B( ~+ L! q6 k3 g0 z, E0 D
在這一點上,元昊真人對于修真者的煉器之法卻是大加贊賞,認為修真者在祭煉法寶器物這一方面,確實是厲害。
8 B0 v3 y! R; V0 z* \# L* x* Q7 z9 P z# v; d) M5 ]5 C* z2 r
所以《法劍篇》大都是介紹一些元昊真人所收集的一些關于煉制飛劍法寶的方法和心得!
% H% W; F' ^8 I& P( B# A5 V3 d+ f
李輝看到《法劍篇》的時候,對這元昊真人的愈加敬佩。7 X8 D+ n! w8 J1 B3 x3 V0 `
. a' L: S! G7 x) B2 ~ V無論是在世俗武林中能夠無敵于天下,還是進入修真界之后不因為自身廢靈根之體而氣餒,創出《五行輪回訣》,還是對于修真者御劍之法的哂笑,都能看出來,這元昊真人乃是一個心智高絕、孤傲不群之人。
0 f6 ^8 j" [ K$ p) x- H4 `& E- A7 P
而他竟然能夠不以一己之偏蓋大道之全,虛心研究修真者法門神通、煉器之術,更為難得。6 n0 o' V0 I6 Z1 n& G7 _/ V& p( f; v
1 u# u% o* ?* p) y0 t8 b: C2 e/ q& O& N7 l
劍道三篇,《御劍篇》和《法劍篇》,一是講御劍神通,一是講煉劍之術,李輝繼續看接下來的信息。
9 H8 L1 v( f& `( z3 T
- F1 }: }# Q( a依靠《五行輪回訣》,元昊真人在煉氣期到渡劫期,同階修士中,無人能比的上他的法力深厚。7 n2 ]! G2 `; H$ z+ w$ a) W4 F6 O+ F
' n/ w& h2 T, m/ i# o所謂一力降十會,元昊真人在“力”也就是本身的修為上,在同階內已無能出其右者,再加上其鬼神莫測的御劍之術,當真是劍鋒所指,無人能敵。在渡劫期,甚至造就了面對七大高手圍攻,滅殺六大渡劫高手,重傷一名大成期高手的神話般的戰績。9 e4 V% M7 A" Y# ^
1 x& W, x9 Y( u; ~
然而那一戰,最終元昊真人自己也落得一個重傷渡劫失敗,只有元嬰逃脫轉修散仙的下場。
6 k9 V5 @; r! z3 u" E. b( s4 v' r8 v. z6 U# w
散仙之路,更為兇險,九次散仙之劫,一次比一次厲害。一旦渡不過,就會灰飛煙滅,連入輪回的機會都沒有,被視為修真之人的不歸路。
2 E3 A5 Z0 Y+ g- {7 D
4 b/ z2 u, m% `6 S后來元昊真人反思那一戰,六大渡劫期高手,一名大成期高手圍攻自己。當時自己的修為是渡劫中期,一旦度過散仙之劫就是渡劫后期。待體內靈力開始蛻變轉化為仙元力時就進入大成期。
- e% |7 V" i3 ]- O0 t; K( f& ~1 c% U8 E' _! `, F
可以說渡劫期和大成期的境界差距并沒有別的大境界差距明顯。而且當日那名大成期修士不過剛剛達到大成期,其他六名渡劫期高手不過是渡劫初期。" y. q; l8 t( Q5 [# H/ e3 I6 @+ O
3 J; ~+ e) l5 i0 {1 @0 |1 i9 Q加上自己的真正實力絕對可以橫掃渡劫期,直逼大成期。這樣看來,自己當日的戰績并算不上輝煌,甚至跟自己在元嬰后期就能滅殺渡劫期高手戰績比起來尚有不如。 G, w+ `* n5 E& \
$ Z$ e, p& T/ \; U7 z原因所在,就是自己賴以橫行天下的御劍之術,隨著境界的提高,優勢越來越小。
; ^# e; b9 e6 q* G, o, _
$ b6 d! d% {' b: h6 P1 B/ y渡劫期高手,之所以會招來天劫,就是因為渡劫期高手已經觸摸到了一絲天道!
" ]' F8 C9 K: y, h" b- t' p3 T+ t8 i" _1 n# I( Q
所謂天道無常,這時候就會降下天劫來懲罰這些逆天而行的修真者。如果能度過天劫,那么就可以繼續追尋更高深的天道。# m, o5 w1 z( q+ g
% L* r$ S) g" R1 W6 v
在戰斗中更多融入“道”的情況下。單純的御劍技巧,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優勢了。: ~: J ^) n( [3 ]( a
C m+ ^8 Z* Z k6 J' b, s- P
所謂大道至簡,萬法皆歸于道!無論、修仙、修佛、修魔,還是妖修者,最終所追求的大道都是相同的。0 D+ o4 @1 V- V0 j
. ^$ ?! ~8 A% R$ m元昊真人意識到自己在追尋劍道的路上已經到達了一個至高點,再難寸進。也就是說,他遭遇到瓶頸了,這個瓶頸已經不是靠打坐修煉、服食丹藥可以突破的。這是在追尋天道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一不小心,就會走入岔路,最終與大道無緣。7 ?: i3 \. ]5 G. z) B
( k e6 d4 k, z: }" |8 G9 R在接下來的散仙漫長的歲月里,元昊真人苦苦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劍道。
i4 T3 p$ w4 ]
; b/ c" F( w/ O9 p& s修真者追求天道,希望能夠超脫生死、逃離輪回,所以煉化天地靈氣,成就許多不可思議的神通。要真正超脫輪回,還得修煉自身。
x$ n) [8 B, [. @& }4 f
6 D: h2 l0 Q: t1 ?$ x2 q; ^這一點上,元昊真人對于整個修真流派都進行點評一番。6 o& _ N; \! Z+ v& t
' l U8 ~) A7 K5 S1 _- _法門萬千,俱可成就大道。所以修真者分為三個流派:修仙、修佛、修魔。; c6 g6 V# A8 C D# E6 `0 R
/ o6 J' @- p* e
元昊真人認為,修仙者注重煉氣,練就通天徹地的法術神通,最終成就大道,超脫生死。然而修仙者卻忽視對于自身肉體的修煉,過分依賴于外物,雖能成大道,卻未免戰力不足。
0 g4 c+ p8 x5 n: t$ e! I5 I8 j. F5 V- t
修魔者無所不用其極,投機取巧,妄圖速成,修煉一些邪異的法門,看上去不可一世,實則后患無窮。# E5 K7 ~3 n! E& r4 N8 I; j
0 D r. v g) b% h4 K1 @
譬如自殘身體、委身鬼物,到最后迷失本心。表面看上去是追求本性,實質卻是迷失自我,走上邪路,到最后超脫生死的只是一副臭皮囊,恐怕連自身本來的模樣都迷失。+ A- Z7 X- e8 l- x$ F3 ]: z
( i! G Q3 x( m* d' j修佛者講究斬斷塵緣、消除欲望,對于肉身的苦修和心性的提升,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然而一味苦修,滅絕欲望,卻也未免與人的本性違背。況且,成佛本身不就是最大的欲望嗎?4 B6 i+ t2 l3 `& C: x& d# i2 r
0 d* R0 d, I2 }* ^$ Q$ q& D總體來說,修仙者在術法神通方面成就高,但忽視肉體;修魔者戰力強大,卻迷失本心;修佛者苦修法身,卻抑制人性。
* c- H- C6 d5 f& A0 ~9 r5 B. a9 C( c1 g) I+ m' |8 R4 L& D
那么自己所追求的劍仙之道到底是什么呢?4 V. x L% Q/ y& O" a& [3 f4 H/ }
|
|